“怕,本王怕京城子民也遭此一難,但凌宜、百越、承平三省每時每刻都有我大慶子民亡逝,已容不得猶豫。”
裴一雪暗自思量,問:“殿下可還有何要說的嗎?”
相視片刻,齊王開口道:“青州疫病嚴重,本王心系百姓,夜不能寐,愿與神醫一同前往。”
裴一雪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會心的笑容,說道:“明日早朝,仰仗殿下引草民進宮面圣。”
早朝之上,
百官就派誰前往疫病三省賑災又一輪爭論完畢。
誰也不愿去,都想方設法將政敵推入這險境。
畢竟前一批派往青州的官員,頭七已過,
而那方的疫病反倒越發猖獗,
去者幾乎等同于赴死。
“臣啟奏陛下!”一位五品小官頂著滿朝文武和皇帝銳利的目光,
手持笏板躬身出列,“如今凌宜、百越、承平三省疫情刻不容緩,望陛下速速決斷,即刻遣徐神醫前往疫區,救萬民于水火!”
竟是重提昨日已議定、讓徐一暫留京城之事。
吏部尚書立刻上前反駁:“徐神醫若離京城,幕后賊人對京城百姓伺機下手,危及皇城與陛下安危,屆時誰來擔當?臣請陛下慎察!”
“徐神醫去留容后再議,
”皇帝聲音沉沉,
帶著一絲不耐,“眾卿還是先議定,究竟派誰前往凌宜主持賑災。”
五品小官的話未濺起絲毫波瀾,眾人目光再次聚焦于派哪位大臣去赴險。
吏部尚書目光一轉,瞥向戶部尚書:“若臣沒記錯,王尚書老家原是承平?想必對承平乃至其余二省的風土人情,
算是頗為了解?”
皇帝聞言,視線也隨之投去。
戶部尚書王大人即刻出列,
躬身急道:“啟稟陛下,微臣離鄉已有二十余載,方尚書所謂‘頗為了解’,實乃無稽之談!”他斷然回絕,話鋒隨即一轉,
指向一旁:“若論對三省風土人情之熟悉,微臣倒聽聞,杜尚書新結的賢婿,京兆府少尹謝玉書,正是出身凌宜青州!此去凌宜,謝少尹應是不二之選。”
杜衡聞言,面無波瀾地步出班列,高舉笏板,聲音洪亮透著一股凜然大義:“陛下明鑒!小婿謝玉書確系青州人士。若能借此機會為家鄉父老盡綿薄之力,為國解難,他定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