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著看戲吧!
看他怎么死!”
《明報》某位專欄作家,則在私人聚會上搖頭:“此舉倒是‘符合’左派的一貫統戰做派,但選在這個風口浪尖,未免顯得功利性太強,吃相有點急。
而且…未免太刻意了些。
難道真指望一個日本人被他們感動?
不過是在這場輿論混戰中又增添了一個攪局的角色罷了。”
普通市民的反應也更加分化。
有的覺得左派說得挺有道理,媒體確實太霸道;
有的則覺得左派不過是在找理由拉攏人,目的不純;
那些堅定的《龍jup》粉絲則大感快意,認為終于有“大報”出來主持公道了。
左派報紙的逆勢發聲,和右派媒體的持續炮轟,這兩派看似對立卻又共同炒熱了新聞的報道,很快被整理成簡報,送達了港督府。
港督府的書房里,麥理浩爵士放下手中的報告摘要,又拿起那幾份反差巨大的報紙看了看,臉上露出一抹深長的笑意。
連眼角深刻的皺紋都舒展開來,仿佛看到了什么極為有趣且令人愉快的場面。
他端起精致的骨瓷茶杯,啜了一口濃郁的紅茶。
“親愛的,你過來看看。”
他對坐在旁邊沙發上看書的妻子笑道,“這場戲,真是越來越精彩了。
你看這些左派的報紙,居然高調地為小林天望站臺喊冤,真是‘雪中送炭’啊!”
麥理浩夫人放下書,拿起丈夫遞過的《大公報》看了看,也笑了:“他們一貫如此,不是嗎?
總是想表現得更‘開明’、更‘包容’,抓住一切機會去拉攏看起來有用的人。
小林天望現在是眾矢之的,他們覺得是個機會?
想把這孤立無援的日本人拉到自己溫暖的懷抱里?”
語氣帶著一絲淡淡的譏誚。
“
exactly!(一點沒錯!)”
麥理浩語氣輕松,帶著智珠在握的從容,“他們的表演欲,恰好給了我們機會。
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在往火上澆油,都把輿論的目光死死地聚焦在那個東洋小子身上。
他現在是炙手可熱,也是燙手的山芋……混亂,足夠的混亂,正是我們需要的掩護。
人心浮動,真假莫辨,才是我們接下來行動的最佳氛圍。”
他放下茶杯,踱步到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