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不是存心賣弄——醫者仁心本是天理,更何況這位李世伯雖不親近,卻是他們這脈里頂有出息的人。
這種有用的人,只要能救活,誰舍得他死呢?“年輕人。
”王供奉打斷道,手中的病例“啪”地摔在案幾上,“豫王府三十六例消渴壞疽,經老夫手者二十有九。
”他抬起眼皮,渾濁的眼珠像兩粒泡發的黃豆,“你可有治驗成功記錄?”病例落案的輕響,像一粒石子投入靜水。
王供奉將病例緩緩推到案幾邊。
端起茶盞,杯底在檀木案幾上輕輕一旋——這是老太醫行醫四十載養成的底氣,茶未入口,先得教后生曉得規矩。
藥童會意退下,不過片刻,門外便傳來環佩叮當之聲。
“李世侄。
”老夫人跨過門檻時,腕間翡翠鐲子碰著門框,“當啷”一聲脆響。
她抬手止了李承業的禮,鎏金護甲劃過袖間流水樣落下的絹帛,像把金剪子裁過綢緞:“聽說你有些建議,但王老太醫在豫王府當差時——”福壽簪上的珍珠隨著她轉頭輕輕搖晃,“救治過先前帝爺的侍衛長。
用的就是這金刀刮骨的法子。
”李承業目光轉向病榻。
李大戶臉上的潮紅漲得厲害。
前日施針的痕跡從領口露出來,青幽幽的像是發了霉。
“李家奶奶。
”李承業攔住送參湯的丫鬟,聲音軟了幾分,“您自來也是看著我長大,世伯這病我也眼看著瞧了三年了。
我不敢自比王太醫說醫術高明,只求太醫再斟酌斟酌——”他從藥箱夾層里掏出一個錫盒,“這是家母用長白山雪蛤配的生肌散,當年”“承業啊。
”老夫人這聲喚得親切,調子卻脆得像摔在地上的薄胎瓷,接過錫盒順手就遞給了身后的嬤嬤。
那鎏金護甲“咔噠”一響,活像給匣子上了鎖,“奶奶謝謝你這份心。
”她僵硬的扯開一個笑:“王太醫說了,這腿早該使金刀割去腐肉了。
”她擺擺手,絹帕在空氣里甩出個圓弧,“我也不送你,前廳新蒸了茯苓糕,你去嘗嘗吧。
”李承業盯著嬤嬤虛虛攥著的錫盒,忽然想起父親的話——醫家最怕的不是病癥難治,是主家不信。
甭管這王供奉是什么路數,他得了主家的信任,就得了所有先機。
罷了罷了,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世伯我且救不得,但家里還有一家子人等著我,靠著我呢。
不得不說,李承業還怪有責任感的哩。
念頭轉到這兒,李承業盡上最后一份心:“
前輩容稟,小子不如前輩多吃幾十年飯,但也有一些淺見,還望前輩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