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薇的《偵探手記》新一頁墨跡未干,侯府就炸開了鍋。最先發(fā)現(xiàn)異常的是后廚的張媽,她叉著腰站在雞窩前,嗓門比打鳴的公雞還亮:“我的金貴蛋啊!昨兒還數(shù)著有二十三個,今早就剩七個了!”
這話像顆火星子,瞬間點燃了剛平息沒多久的侯府。沈明蘭啃著半塊桂花糕跑過來,嘴里的碎屑噴了張媽一臉:“是不是被黃鼠狼叼走了?我昨兒聽見西墻角有‘吱吱’叫!”沈明萱緊隨其后,新?lián)Q上的藕荷色襦裙沾著草屑,顯然剛從假山后鉆出來:“我看像人偷的!前兒我就見王廚子往雞窩這邊瞅,眼睛亮得像狼!”
“王廚子還在柴房關(guān)著呢!”沈明薇扶著額頭趕來,手里的手機(jī)被風(fēng)吹得嘩嘩響。她蹲下身查看雞窩,干草被扒得亂七八糟,泥地上留著幾串可疑的腳印——既不像雞的爪子,也不像人的鞋印,倒像是某種圓滾滾的東西滾過的痕跡,邊緣還沾著點淡黃色的絨毛。
“這是……”沈明薇捻起一根絨毛,突然聽見頭頂傳來“撲棱”聲。抬頭一看,只見一只肥碩的蘆花雞正蹲在墻頭,脖子上還掛著片撕碎的麻布,嘴里叼著個圓滾滾的東西,蛋殼碎片順著嘴角往下掉。
“抓住它!”沈明蘭第一個反應(yīng)過來,舉著手里的桂花糕就追。蘆花雞受驚,撲騰著翅膀往院子里飛,嘴里的雞蛋“啪嗒”掉在地上,黃澄澄的蛋液濺了剛路過的陸繹一靴子。
陸繹盯著靴底的蛋黃,慢悠悠掏出帕子:“看來這雞不僅偷蛋,還懂‘精準(zhǔn)打擊’。”他話音剛落,就見那蘆花雞一頭撞進(jìn)沈明萱懷里,兩人一起摔進(jìn)花叢,驚起無數(shù)蜜蜂。沈明萱頂著記頭花瓣尖叫:“我的新裙子!這雞故意的!”
混亂中,沈明薇突然注意到蘆花雞脖子上的麻布——那布料看著眼熟,和前幾天胖廚子掉在荷花池里的絲線是一個料子。她剛要開口,就見碧桃舉著個破籃子跑來:“小姐!在柴房后面發(fā)現(xiàn)這個!”
籃子里鋪著層干草,放著五個完好的雞蛋,旁邊還躺著半截啃剩的桂花糕,糕上沾著的黃色絲線,與雞窩旁的絨毛纏在一起。更奇的是,籃子底刻著個歪歪扭扭的“蘭”字。
“這是我的籃子!”沈明蘭跳起來,指著籃子把手的裂痕,“上次被明萱搶去裝螢火蟲,還給摔了個口子!”沈明萱臉一紅:“誰搶了?是你自已說要送給我!”兩人又要掐架,被沈明薇一聲喝止:“先看看雞蛋上的字!”
眾人湊近一看,每個雞蛋殼上都用燒黑的細(xì)枝畫著小符號:有的像只雞,有的像個灶臺,還有一個畫著個胖廚子,正被雞蛋砸中腦袋。沈明薇摸著下巴:“這像是某種暗號……”
“我知道!”張媽突然一拍大腿,“前兒我聽見王廚子在柴房哼小曲,什么‘雞兒肥,蛋兒圓,藏進(jìn)灶膛等過年’,當(dāng)時還當(dāng)他發(fā)癔癥呢!”
這話剛說完,柴房方向突然傳來“哐當(dāng)”一聲。眾人沖過去,只見關(guān)押王廚子的柴房門開著,里面空無一人,地上散落著幾根麻繩,還有個被啃得干干凈凈的雞骨頭,骨頭上沾著的絨毛,與蘆花雞脖子上的一模一樣。
“跑了?”沈明蘭踢了踢地上的骨頭,“他還敢偷雞吃?”沈明萱突然指著墻角的蜘蛛網(wǎng):“那是什么?”只見蛛網(wǎng)纏著片衣角,上面繡著朵海棠花——正是三姨娘最愛的花樣,和之前馬車上發(fā)現(xiàn)的香囊通款。
“又是三姨娘?”沈明薇皺眉,剛要讓人去查,就見陸繹從房梁上摘下個油紙包。打開一看,里面竟是十多個雞蛋,每個蛋殼上都寫著數(shù)字,從“一”排到“十五”,唯獨缺了“六”和“十二”。
“這數(shù)字……像賭坊的押注單。”陸繹捻起個寫著“八”的雞蛋,“王二在賭坊欠的債,正好是五十五兩,拆開來就是五個五兩,十個五兩……”沈明薇立刻反應(yīng)過來:“他在數(shù)偷了多少雞蛋抵債?”
正說著,就見管家連滾帶爬沖進(jìn)院子,手里舉著只雞毛撣子,撣子上還掛著個雞蛋殼:“老、老夫人的院子里也發(fā)現(xiàn)了蛋殼!還有這個!”他遞過來張紙條,上面用燒黑的樹枝寫著:“明晚三更,灶臺底下取‘貨’。”字跡歪歪扭扭,和雞蛋殼上的符號如出一轍。
“灶臺?”沈明蘭眼睛一亮,“是后廚的大灶臺!王廚子以前總在那兒偷藏吃的!”沈明萱卻指著紙條邊緣的油漬:“這油星子是桂花糕上的!肯定是明蘭你跟他勾結(jié)!”
“你才勾結(jié)呢!”沈明蘭氣得把手里的籃子砸過去,籃子撞在門框上,里面的雞蛋滾出來,正好砸在趕來的三姨娘腳邊。三姨娘嚇得尖叫,新買的繡花鞋被蛋液浸透,她跳著腳罵:“哪個殺千刀的!我的蜀錦鞋啊!”
沈明薇突然盯著三姨娘的袖口——那里沾著點淡黃色的粉末,聞著有股淡淡的酒氣。“這是酒糟。”她伸手捻了點,“后廚用來喂雞催蛋的,只有張媽才有鑰匙去取。”張媽臉一白:“小、小姐可別亂說,我可沒偷雞蛋!”
“我沒說你偷雞蛋。”沈明薇話鋒一轉(zhuǎn),“但你肯定見過偷雞蛋的人。”她指著張媽圍裙上的褶皺,“這上面的絨毛和蘆花雞的一樣,而且你袖口沾著的桂花糕碎屑,和柴房籃子里的是通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