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劉鎮長,您坐。”一個
40多歲的村支書連忙把鎮長身邊的椅子挪過來,邀請劉奕邦坐下。
劉奕邦笑了笑:“會議馬上開始了,大家趕緊坐下,咱們還要聆聽王鎮長和周書記傳達的會議精神。稍后我也有工作要匯報,我又發現了一個好項目!”
眾人聽到這話,眼神灼灼地看向劉奕邦。會議精神以后照樣能傳達,可是好項目可遇不可求!
這些村支書不敢奢望工廠建在他們村上,但能從村子里多招幾個人進廠,那也是好事情。
周書記和王鎮長顯然也跟眾人的心思一樣,讓大家各自落座之后,言簡意賅地傳達了會議精神。
原本需要絮叨一個多小時的內容,現在
10分鐘就搞定了。
周書記笑著問道:“小劉鎮長,快說說,你又想到了什么好項目?”
現在他去縣里開會,臉上倍有面子。他們這地方自然資源并不好,經濟一直上不去。
想開工廠,卻根本沒有好的項目,也不知道如何打開銷路。
之前上面派人下來,很多地方都不愿意要,畢竟很多人做事不正規,經不起查,害怕這些能直達天庭的年輕官員找麻煩,便像踢皮球一樣,最后踢給了他們鎮。
可誰也沒有想到,劉奕邦的到來,一上來就是求團結、求發展,而不是搞斗爭。
現在已經有兩個廠子搞起來了,粉絲廠幾乎每隔一周,都要拉走很多火車皮的粉絲運往東部地區。如今已經實現盈利,一部分用來修路,一部分用來發放老師的工資。
他們在開始建粉絲廠的時候,就鼓勵鎮上的人多種植土豆。為了打消種植戶的憂慮,直接以鎮政府的名義簽了合同,保證收購。
今年全鎮人均收入平均增加三百塊錢。也就是說,一家六口,就能增收
1800塊錢。
這點錢,對于那些經濟發達的地方來說并不多,但對于他們這些經濟欠發達、又沒有別的出路的貧困區,卻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正因為這樣,明年會有更多的人種植土豆,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這樣亮眼的成績,不僅讓全鎮震驚,就連縣城里的領導,也非常意外。
正因為有這樣的成績,劉奕邦逐漸有了很大的話語權,也在逐步改善當地的營商環境和政務管理水平。
劉奕邦笑了笑:“大家想必都吃過方便面吧?”
王鎮長疑惑道:“小劉鎮長,你這是要建一個方便面工廠嗎?咱們這邊大多種的是黃米、土豆,種植小麥少。如果從其他地方購買面粉,再制作成方便面,成本有點高。”
周書記也點了點頭:“是的,方便面的確是個好東西!味道特別濃郁,挺好吃的!上次出差坐火車時,看到很多人吃。用熱水泡,湯湯水水的吃一頓,總比干巴巴地啃饅頭強。方便面是有市場,但咱們這邊未必合適。”
其他村支書聽到劉奕邦的話之后,心里有點失望,覺得不太靠譜。
劉奕邦回答:“不是做方便面,而是用咱們的粉條做成即食沖泡的食物,在袋子里也放上調料,開水一泡就能吃!”
眾人聽到這話都是一愣:“這……這能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