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了一盤的河蝦后,江棠雪沒有急著上菜。
接著又用洋蔥頭干煸了一下炸好的河蝦。
干煸過得河蝦帶了咸香味。
撒了一把蔥花點綴后,江棠雪親自端著上菜。
“香酥河蝦好了,您慢用,紅燒鵝塊還需要一刻鐘,稍等會兒。”
上了桌的菜,徐東沒有急著動筷,盯著看了很久,忽然輕笑了一聲。
“這菜先炸后炒的?確實用了心。”
大廚們有手藝,但脾氣也不怎么好。
江棠雪是他吃過這么多店里,唯一一個愿意花時間滿足徐東需求的。
“今天人不多,剛好有時間。而且自己開的小飯館,比不上國營飯店,得靠服務(wù)留客。”
聽了江棠雪的解釋,徐東沒有讀書,拿起筷子開始品嘗。
河蝦是今天剛撈上來的,下油鍋前還活蹦亂跳,吃起來鮮,油炸后的蝦殼脆,有種香味。干煸后的味道更加獨特。
“這道菜可以做你們店里的招牌,我看整個榮城也就你們家有。”
江棠雪也想拿來做招牌,但有些事不是她想做就能做的。
“食材不穩(wěn)定,今天也是您來的巧,剛好有人松開了半桶河蝦。其他店里的師父也不是不想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做不了。”
“也是,這道菜在南方,都是家常菜了。”
南北食材差異大,也影響了飲食習(xí)慣。
看他沒有其他的意見,江棠雪回了廚房,去盯爐子上的紅燒鵝塊。
時間一到,江棠雪揭開蓋子,依舊是一把蔥花點綴,直接就這砂鍋端了出去。
砂鍋的余溫還在,鍋里大廚咕嘟的聲音。
“您嘗嘗。”
徐東喝了一口清水,清了清口,才去品嘗砂鍋雞的鵝塊。
講究。
也不知道這人是什么身份,如果是那種登報的美食評論員,那自己今天這功夫沒白費。
美食評論員這個詞,是崔玉林跟她講的。
前段時間,崔玉林經(jīng)常帶著戰(zhàn)友來給她捧場,看她店里生意不太好,就說了登報的事情。
讓美食評論員在報紙上給她宣傳宣傳。
江棠雪還沒來得及細想這事呢。
正想的出神時,徐東開口了:“前段時間,有朋友來榮城出差,在你們這個小店吃過一次。回去之后跟我念叨了很久,我這人是個愛吃的,專門找時間來品嘗。”
千里覓食,這人是個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