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猷膝下三個孫子一個孫女,沒一個讀書的。
長孫楊石頭十五歲,虎背熊腰,已是家里的壯勞力。
二孫楊鐵柱比哥哥小一歲,跟著大人去打獵,能殺死一頭野豬。
三孫楊狗蛋,年齡跟蘇原一般大,卻也會下地干農活了。
不過,他們倒認識一些字,楊大猷家里有半本《三字經》。
大舅楊輝又開口道:“前幾年鄰村有戶人家,砸鍋賣鐵供兒子讀書,讀了五年,連縣試都考不中,最后還是回家種地,耽誤了農活不說,把家底都賠光了。”
大魏朝的農家,不是不想讀書,是讀不起,也賭不起。
但蘇原偏要試一試。
自己前世研究的方向就是科舉,熟讀八股文,更研究過狀元文集。
而且所在的云縣隸屬于山東,不像江西,江蘇,浙江那般學霸云集,競爭壓力相對較小。
不考一考的話,不甘心。
“外公,我不想一輩子跟土坷垃打交道,更不想將來被人欺負。”
泥巴地,一旦踩進去,可能祖祖輩輩就出不來了。
……
天剛蒙蒙亮,楊家人已經起床,外公楊大猷要領著全家下地干活。
一年到頭,農家有忙不完的活,即便任勞任怨,卻也解決不了溫飽。
蘇原想要跟著去出一份力,卻被楊大猷攔住,“你大病初愈,在家多歇幾天。”
其他人見蘇原瘦骨嶙峋,也紛紛勸他在家休息。
蘇原不禁感慨,楊家滿門好人。
楊翠蘭叮囑道:“原哥兒不要亂跑。”
大人們出去干活,蘇原坐在門前銀杏樹底下,托著下巴,思索著怎么開啟自己的讀書大業。
身為漢語言研究生,讀文言文不成問題,寫作也沒問題,問題是沒錢。
別人穿越都是制細鹽制白糖制肥皂,發家致富。
可他腦子里把這些穿越必備致富技能過了一遍又一遍,越想越覺得不切實際。
制鹽?大魏朝有官鹽專賣,私鹽販子抓到就是砍頭的罪。
制白糖?甘蔗產地遠在南方,甜菜這東西聽都沒聽過,手里連點像樣的工具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