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沒錯。
他們確實老了。
說說大道理,他們還能勝任。
干事實的話,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其實就是他們根本沒有處理政事的能力,可朱元璋因為他們的品德和名聲,非要讓他們擔任四輔官這種官職,導致朝政混亂,誰都不自在!
四位輔官老臣的面色,已經很好的表現出來了,朱雄英的話戳中了他們本來自身就有的問題,朱雄英隨即繼續道:“但,殿閣大學士選自翰林院,翰林院為儲才養望之地,其中官員皆為飽學之士,不僅通曉經史,更深諳朝廷制度運作,精于處理各類政務文書。“
“由他們入值禁中,備顧問、協理章奏,方能真正為陛下分減案牘之勞,應對繁雜國事!此為其一利。”
等朱雄英給文武百官講了個清楚后,有文官忍不住出列問道:“殿下,殿閣大學士位僅正五品,是否過于低微?恐難孚眾望,亦難擔此重任?”
朱雄英看向那人,眼神陡然變得銳利,聲音也帶上了一絲冷意:“品級低微?此正是此制精妙所在,若官員司法復審之實權,同時職高位貴,長此以往,假以時日,我大明朝堂之上,豈非要重現無數‘胡惟庸’?”
“胡惟庸”三字如同驚雷。
立刻讓那提問的官員臉色煞白,噤若寒蟬。
其余官員也心頭一凜。
胡惟庸就是既掌握實際權力,同時官職又不低,最終有了謀反的心思。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胡惟庸可能并沒有打算謀反,不過是陛下想要殺了具有威脅的胡惟庸罷了,但這正好也代表著,殿閣大學士制度的另外一層作用。
那就是保護他們這些臣子。
但凡有人真的既掌握實權,又有用無與倫比的高低位,必然會釀成災禍。
很多心思敏銳的大臣,已經漸漸明白了這五品官秩的絕妙之處。
妙,確實妙。
權力太大、品級太高的近臣,極易成為皇權的心腹之患,這正是陛下最忌諱的,而殿閣大學士,品級低微,無權決斷,僅司顧問票擬,與各部院無直接統屬,難以培植私人勢力。
陛下既能借助其才學處理繁重政務,又能輕松掌控,使其絕無可能成為新的權臣,這簡直是平衡皇權與輔政需求的完美設計。
太子朱標心中更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他比群臣想得更深更透。
父皇為何累倒?
不正是因為事必躬親,而四輔官空有高位卻難分憂嗎?
這殿閣大學士制,以低品級換取高效率輔政且絕無威脅,簡直是為父皇量身定做,也為未來君主提供了絕佳的輔政模式。
他不禁看了一眼,殿中侃侃而談的朱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