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講馬愉心頭開始狂跳,幾乎窒息!
老天爺!
這小祖宗又開始了!
作為始作俑者的朱祁鎮,仿佛渾然不覺自己這一句話剛捅了多大簍子,他語氣依舊平靜,如同復述課業。
“貌者,形也;言者,聲也;視者,見也;聽者,聞也;思者,心之所向。”
他頓了頓,小腦袋微微歪向屏風外爭論的方向,帶上一絲孩童式的困惑。
“今諸卿議論軍餉,皆在‘貌’(奏本形制)、‘言’(各自陳詞)之間往復,卻未及‘視’(實地查勘邊鎮實情)、‘聽’(聞士卒疾苦)、‘思’(慮長久邊防之策)。”
“如此議法,豈非……嗯,偏頗了?”
精準!致命!
朱祁鎮這已不是簡單的復述經典!
這是用圣人之言,直指兵、戶兩部爭論的核心缺陷:缺乏實地調查(視、聽)和長遠規劃(思)!
更是對在內閣主持下的,這種“紙上談兵”式的議政方式進行了隱晦批評!
小皇帝這突如其來的精準圣訓運用,讓廳內所有臣工,全都感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
頓時滿堂死寂!落針可聞!
好在馬愉反應極快,趁著滿堂被這童音驚住的空檔,立刻挺直腰板,朗聲接道:“陛下圣明!一語切中肯綮!‘思’者,非止謀一時之策,更當慮萬世之安!陛下深諳圣訓精髓,臣等汗顏!”
“喲,會幫朕捧哏升華了!”朱祁鎮滿意的看了馬愉一眼。
聞聽小皇帝發言,楊士奇眼中精光暴漲,似有明悟,也更有一絲深沉的審視;楊榮撫須的動作徹底僵住了,他看向屏風后的目光同樣充滿了難以置信;楊溥這時也終于抬起頭,他胖臉上的神色顯得復雜難明。
他們都清楚,小皇帝雖未親政還在進學,但他今日這一番話,早已經遠遠超出了“旁聽”和“蒙童背誦”的范疇。
這近乎是對他們執政方式的質詢!
一個九歲的孩子……背后是誰?還是……?
眼看著廷議已開始偏離主線。
作為次輔的楊榮終于按耐不住,他必須要站出來維護內閣的權威和議政的“主軌”。
他清了清嗓子站起,語氣帶著長輩式的提醒,躬身對著著小皇帝說道:
“陛下天資穎悟,引經據典,切中時弊,誠乃社稷之福!然則……”
他話鋒一轉,“政務繁劇,經緯萬端,非旦夕可通。伏望陛下以圣學為根基,涵養德性,少涉實務為佳。”
這句話看是恭維,實則翻譯過來就是說:小娃娃,閉嘴讀書就好,你未親政,國家大事少摻和。
馬愉聞聽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護駕:
“東楊公此言差矣!陛下所問,切中‘稽疑’之道!此乃《洪范》九疇樞要,正合今日所學!陛下溫故知新,垂詢實務,正是觀政致用之理!豈可言‘少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