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陛下入座,陪侍在側的翰林侍講馬愉連忙盡職地彎下腰,湊到小皇帝耳邊教授道:“陛下請看,那便是‘題本’,大同總兵遞上來的奏章正本。旁邊那張小紙條是‘貼黃’,是內閣老大人們摘錄的要點,方便擬票。”
朱祁鎮輕輕點頭,目光透過屏風輕紗,落在大廳中央那方巨大的紫檀長案上。
今日議題,正是兵部呈上的《大同總兵奏請撥銀賑濟疏》。
核心就一句話:邊軍快凍餓而死了,要錢!要糧!
銅罄嗡響!
議政正式開始,中書舍人無聲穿梭廳間,將謄抄好的題本和貼黃分送至各部堂官案頭。
翰林侍講馬愉再次低聲解釋:“陛下,大同總兵奏稱軍餉拖欠,士卒凍餒,請撥太倉銀二十萬兩賑濟。內閣已擬‘宜允’,但戶部有異議。”
朱祁鎮“嗯”了一聲,心中了然。
之前他在中辦工作多年,深諳這種“集體決策”的套路。
表面上是內閣定調分配,實則就是各方勢力互相博弈,這誰先開口,誰就暴露了立場。
果不其然,戶部尚書劉中敷率先拱手陳詞:“去歲黃河決口,糜費甚巨,太倉存銀僅余百萬。若盡撥邊鎮,恐京畿賑災、百官俸祿、宮苑修繕皆無著落!臣以為,當先核邊鎮實需,再議撥付!”
兵部尚書王驥聞言,冷笑一聲:“劉部堂好算計!上月宣府已逃戍卒三百人!若大同再因欠餉生亂,門戶洞開,瓦剌鐵騎旦夕可至居庸關!屆時,莫說百萬太倉銀,便是這紫禁城,怕也保不住!”
王驥這話帶著赤裸裸的軍事威脅,此言一出,殿內氣氛驟然凝重。
楊榮撫須,適時開口,聲音沉穩,卻帶著定調的意味:“王部堂所言,干系邊防,確屬燃眉之急。此事宜速議決,不可耽誤遷延。”
看來他這是要明確支持兵部,給戶部施壓了。
劉中敷聞言,卻不緊不慢地翻開手中的會票,眉頭微蹙:“撥銀易,用銀難。若無監管,恐怕銀兩到手,士兵依舊餓肚,徒耗國帑。”
這是在當堂質疑兵部的執行能力和清廉度,相當于把皮球又給王驥踢了回去。
面對戶部的陰陽,性子剛毅的王驥臉色立馬陰沉像面鍋底,指節攥的嘎巴作響,眼看就要拍案辯駁,卻馬上又被首席楊士奇的一個抬手虛按給壓了回去。
老首輔目光沉靜,輕叩木案,顯然是在權衡更復雜的局面。
屏風之后,朱祁鎮仿若根本沒有聽到屏風前面的劍拔弩張,只見他隨手把手里那本充樣子的閑書“啪”的一盒,扔回案上。
侍立一旁的陳安立時會意,小心翼翼奉上一盞溫茶,遞到小皇帝手邊。
就在這短暫僵持、各方角力趨于微妙的平衡點的檔口。
只聽一個清亮的童音突兀響起,聲音不高,但卻很干脆的打破了堂中的沉寂。
“今晨講學,先生講到‘洪范九疇’,‘五事曰貌、曰言、曰視、曰聽、曰思’。”
聞聽小皇帝違制發言,滿堂臣公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到主位屏風后那抹小小的身影之上!
(請)
屏后觀政,幼主初鋒
侍講馬愉心頭開始狂跳,幾乎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