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宴寧總說自己自私,其實他骨子里應該還有點缺愛,只是他不承認而已。所以別人捧出一點真心,他就要想辦法回報,生怕難得的溫情從手縫中流失。
蕭宴寧看著皇帝:“父皇保重身體。”
皇帝嗯了聲,他有點累了,便讓蕭宴寧退下。
蕭宴寧出了乾安宮,他走得很慢,宮里的一切那么熟悉。他卻像是喝醉了,腦袋暈暈乎乎的,總覺得有些東西自己從未發現過。奇怪的熟悉,奇怪的陌生感。
***
八月初八,太子從福王府遷入東宮。
天下大喜,皇帝下令特赦瑞郡王、靜王暫出寧陽高墻回王府養身體,暫時解慎王禁足。
九月初三,百官立于朝堂,安王、瑞王、慎王和靜王這些人也同在。
皇帝有意戳他們心肺,特赦他們就是為了讓他們站在朝堂上親眼看著皇位落在蕭宴寧手中。
明雀和觀海手捧傳國玉璽一個手捧退位詔書站在一旁。
皇帝端坐在龍椅上,他的手扣在龍椅上,看著眾人:“朕承天命二十多載,如今年邁,朕欲退居深宮,以全天命?;侍邮捬鐚幦市⒙敾?,可繼承大統。”
蕭宴寧跪在地上神色肅穆:“兒臣德淺才疏,不敢承江山之責社稷之重,父皇正值春秋之際,萬民敬仰之時,望收回成命?!?/p>
三辭三讓,本意是為了避免新皇有篡位之嫌,彰顯新皇天命所歸。
蕭宴寧在說這些話時,卻有著幾分真心實意。
秦追等內閣大臣帶領百官,一方面因皇帝退位而痛哭,一面朝蕭宴寧拜去,剛被提拔的禮部尚書方郁道:“太子仁孝之心天下皆知,然皇命不可違,請太子受天命?!?/p>
其他人同聲要求太子接受天命。
蕭宴寧不允。
皇帝嘆息:“朕近年身體欠佳,精力不足,長此以往恐誤國事。天之歷數在爾躬,若再推辭,便是違逆天意?!?/p>
蕭宴寧:“父皇圣明,兒臣只愿在左右輔佐,不敢受此命。若強以此位相逼,兒臣寧死?!?/p>
安王則帶著慎王等兄弟,還有三公九卿等群臣再拜,戶部尚書杜檢沉聲道:“太子孝心天地可鑒,然而神器不可久虛,宗祧不可乏主,還請太子受天命。”
蕭宴寧仍舊拒絕。
皇帝看著他們,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當年入京,禮部官員要他以太子身份從入內,他年少輕狂執意不肯,要以皇帝之身從正門入宮,僵持之下,秦太后也是以神器不可久虛,不可耽誤吉時為由退了一步。
如今,宗室親王和群臣也在以這個理由勸說蕭宴寧。
兜兜轉轉,身上流淌著秦家血脈的蕭宴寧也要坐上皇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