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西羌有種種想法,只是由于缺銀子,目前都無法付諸實踐。
上次那一仗,大齊算是三面受敵,雖然最后贏了,但贏得有點艱辛,到底是傷了些元氣。如果皇帝此時執意和西羌開戰,能開起來嗎?自然能。
君王一句話,將士去埋骨。民間就算有再多不滿聲,也會服徭役、繳納糧稅。
只是云州糧倉剛剛恢復,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萬般念頭,眼下也只能先摁下去。
不過和西羌的這一仗早晚都會打,失陷的青州城皇帝早晚會收回來。
皇帝心高,可不想在后世史書上留下一個丟失國土的名聲。
只是這一仗不是現在要打,大齊的將士也不是鐵打出來的,也是血肉之身,將士們也需要休養生息,也要為那些死去的將士處理身后事……
想到這些,皇帝看著眼前爭吵的群臣,神色冷然。
下次,再和西羌開戰,大齊境內絕不會出現云州糧食出現問題的情況。
西羌想派使臣前來的事最后被皇帝直接摁了下來,他西羌想打就打,想和就和,他算個什么東西。
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下面的臣子頓時都不吵了。
皇帝已經做出了決定,要是沒有絕對把握去改變皇帝的想法,那就不要再多言,要不然皇帝會很不高興。
皇帝回到乾安殿,只覺得整個頭都在疼。
西羌攻打大齊邊境城池,占著青州不歸還,如今還想裝著什么都沒發生派使臣來,這是完全在把他這個大齊皇帝的臉往地上踩。
“混賬東西。”皇帝惡狠狠地把御案上的折子掃落在地上。
要不是云州欺上瞞下出了大問題,西羌怎敢借機生事。
想到這里,皇帝看向劉海:“今年吏部關于云州官員的評定結果是什么?”日子有點久,他有點忘了。
劉海想了下道:“奴才把觀海叫來。”
觀海身為秉筆太監,是最清楚這些朝堂內外事的人。
皇帝:“不必了,把云州道監察御史的折子找來。”
劉海:“是。”
自打云州出事,皇帝對云州的關注格外重,還特意把十三道監察御史中的一道直接改為云州道,就是為了時時刻刻監察云州當地的情況。
現在云州的官員,從上到下,人人都夾著尾巴,生怕自己做的不好,被巡按御史抓著把柄。
想到這些,劉海在心底搖了搖頭,被皇帝過度關注也不是一件好事。
也許青州城什么時候收回來,皇帝的目光才會從云州挪開吧。
西羌的事情到了這里原本也該結束了。
兩國交戰,邊境數年不開也是常有之事,讓眾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不想搭理西羌,西羌卻還在那里蹬鼻子上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