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
中年男子說完話,身邊的管事立即給他斟茶。
“您說的是,”管事道,“到底……就是一樁買賣?!?/p>
文老爺在這里坐了一個多時辰,就聽著外面的秀才們說話,當秀才們爭論文稿的時候,他還會捋著胡須輕輕點頭。
母親過世之后,他丁憂回鄉守喪,一直大門緊閉甚少出門。對外面的事不聞不問,不是因為他太過偏激,而是不想為那些事擾了心境,就想清清靜靜為母親盡孝。
三年守喪結束,他也并不著急,更沒想四處走動,爭取早些回朝廷任職。
他是半個月前突然收到朝廷的文書,讓他正旦之后歸京,從前的同僚和友人得知消息,紛紛寫信給他,盼他早些上任。
離開家中草廬,他就直奔大名府,一來是躲避有人頻頻造訪,二來這里也是他曾居住的舊地,而且北京大名府是陪都,在這里能聽到些朝廷的消息,又不會離朝廷太近。
他沒知會任何人,只帶著一個老奴一路往大名府而來,沿途在坊間打聽些許消息。
與其聽別人說,不如自己親眼看看大梁朝廷三年有什么變化。
北方戰事雖然停了,但許多地方仍舊人煙稀少、田地荒蕪,他六七年都留任北方,見到這種情景,心中感慨萬千,只希望重回舊地為官,為北方百姓做些事。
他那低沉的情緒,直到大名府才緩和了些。大名府比他想的要繁華,城內坊、市打開,百姓來來往往,一片熱鬧景象,有點國泰民安的意思。
尤其是一早有人走街串巷的賣水,那蒸騰起來的熱氣、沿途叫賣的聲音,給這府城增添一份煙火氣。
文老爺還特意叫了洗面湯,從賣熱湯的小販口中得知大名府有了一種小報。
拿到小報之后,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來。
先是看到那一行有些熟悉的字跡,那像是王相公長子的字跡。
顧不得別的,他立即讓管事出去打聽。
得知王相公的長子沒在大名府,但與王晏親近的賀檀和童子虛都在這里落腳。
雖然尚不清楚王家有沒有插手這小報,心底里卻已經對小報更重視幾分。
反反復復將小報看了幾次,文老爺覺得這確實是有些東西,而非一時玩鬧之物。
只是一張紙而已,他就對最近大名府發生的事知曉的七七八八。尤其是那價錢低廉的佛炭,當記寶德寺一功。
還有那花銀錢印刻小報的謝娘子,也是個有思量的女子。
他動了心思將小報帶入京中,也許在別人看來民間的刻印登不上大雅之堂,卻對坊間百姓格外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