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推演報告——系統的“彈性響應”方案和政委的“專注破襲”方案——并排呈現在王林的意識里。一份是高風險中等回報,另一份是低風險但可能引發極高政治后果。
洞內再次陷入沉寂。鐘光邦看著兩位主官,等待著決定。
王林的目光在兩份無形的方案之間游移。系統的方案a更圓滑,更能應對復雜的政治軍事環境,但依然要付出不小的犧牲。政委的方案b更符合軍隊的利益和當前狀態,卻可能引發難以承受的政治海嘯。
王林指節輕輕叩擊著桌面,發出規律的噠噠聲。他沒有對系統方案表示認可,也沒有對政委的提議表示贊同。
王林的目光死死鎖在地圖上那幾條如同毒蛇般撲向武漢的藍色箭頭——第10師團、第16師團、第3師團……這些番號在他腦中反復盤旋、碰撞,試圖從混亂中揪出一絲破局的曙光。直覺告訴他,要抓住什么,但那個關鍵的點究竟在哪兒?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眉頭越皺越緊。三個甲種師團的主力,配屬大量炮兵、戰車,其后勤壓力、兵力密度、進攻軸線……每一個因素都在他腦中飛速計算、推演,卻又總覺得隔了一層薄紗,差那臨門一腳的靈感。
就在這時,他的視線不經意地掃過地圖下方——合肥。
這兩個字如同閃電般劈入他的腦海!
對了!合肥!
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所在地,第二軍前進指揮部所在,如今更是畑俊六親自坐鎮、督師西進的核心樞紐!如今,第2軍主力幾乎全部壓在了西進路上,第10、第3、第13、第16四個師團像出了籠的瘋狗一樣撲向武漢北線,其后方還有多少兵力?還能剩下多少兵力來守衛這座至關重要的核心樞紐?
最主要的是現在已經來到戰事焦灼時刻,日軍大部隊距離合肥已經很遠,遠到即使最近的日軍成體制趕回合肥都至少需要3-5天。
王林的呼吸驟然急促起來,眼中迸發出駭人的精光。他猛地站起,雙手撐在桌面上,身體前傾,幾乎要將地圖看穿。
“合肥……合肥!”他低聲吼道,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鬼子把老巢的兵都抽空了!他現在就是個空架子!一座被掏空了的金山!”
所有的線索在這一刻瞬間貫通。日軍之所以敢如此瘋狂地西進,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軍隊已被打得潰不成軍,無力威脅其后方。他們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了武漢這場賭局之中,卻忘了自己的后心已經完全暴露!
如果……如果此刻有一支奇兵,不需要太多,但必須足夠精銳、足夠快速,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直插合肥……
那將不僅僅是圍魏救趙,而是直搗黃龍!足以讓整個華中日軍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和混亂!前線的攻勢再猛,一旦整個維護武漢的后勤樞紐被毀,軍心必然動搖,整個西進作戰也都可能因此遲滯!
一個極其大膽、近乎瘋狂的作戰構想,在王林心中瞬間成型。
“系統,分析一下139師攻占合肥的可能性”王林心中默念。
分析開始:139師現狀
兵力與士氣:總兵力約3萬人,為5個旅及特種部隊。剛取得富金山大捷,士氣高昂,但有傷兵近3000人。
戰術與指揮:擅長運動戰、伏擊戰,具備“活點地圖”系統,指揮精準。但缺乏大規模攻城經驗。
地理位置:位于大別山東北麓(霍山一帶),地形復雜,利于隱蔽機動。
二、合肥敵情分析
日軍部署分析:
性質:合肥并非前線重鎮,而是日軍后方核心兵站(后勤補給基地)。這意味著城內倉庫堆積如山(彈藥、糧秣、被服),戰略價值極高,但作戰部隊數量有限。
兵力:駐軍主要為第2軍的兵站守備部隊、后勤管理人員、醫療單位、13師團殘部,而非一線作戰師團。總兵力約為數千人,其中一線戰斗人員比例較低。其戰斗意志和警覺性遠低于正在前線血戰的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