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役夫是免費的,這里能省下一筆錢。
張師爺見四處只有自己人,低聲地說:“老爺,要不要向辰州府報告。鳥糞使得水稻增產,這可是天大的喜事。說不定能”
“升官發財”四個字就算不說出來,大家也明白。
這個問題,每當夜深人靜,孫山就想了無數遍。
想著使水稻增產這樣的政績,一一往上報,就算功勞不是最大,也能沾光。
劉知府吃肉,他喝湯總行吧。
不說一下子官躍升三四品,也能在七品往上爬一爬,說不定運作運作可以回京城。
在外做地方官千好萬好,甚至能做山中王,唯一不好的是總歸見不到圣上。
沒辦法露臉,更不要說簡在帝心了。
“回京城”是無數地方官奮斗的終極目標,孫山也不例外。
孫山時不時幻想著升官發財,為黃氏,蘇氏,云姐兒掙誥命,給小肥妹更好的出身。
但想到鳥糞不是可持續資源,用完就沒,根本沒辦法在各地方全面鋪開。
而且如果上報鳥糞,說不定就歸為“國有”,最終是富者能用,貧者用不起。
就像煤礦等資源地方,致富往往當地的少數,當地的百姓很少被惠及。
孫山的腦瓜子想不了那么長遠,只希望管轄下的百姓先富裕,再惠及周圍的百姓。
如果鳥糞只屬于當地人,可以先財富積累,再“產業轉型”,使得當地百姓更富裕。
要是把鳥糞上報給辰州府,恐怕鳥糞已經不是孫山能做主了,當地百姓未必受惠了。
在“升官”和“名”之間,孫山最終選擇了“名”。
選擇在當地出名,做個能干的吏官。
孫山搖了搖頭說:“鳥糞能不能使水稻增產,得要百姓使用后才能確定。簡簡單單地一次試驗,不足夠證明鳥糞真有用。
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要多多試驗,讓百姓用起來。確定所有使用鳥糞的水稻能增產,再往辰州府寫文書吧。”
意思是不上報,把鳥糞的事先瞞下來,等百姓用過再決定。
張師爺以為孫山只不過謹慎行事,害怕鳥糞能使水稻增產只是偶然事件。
萬一虛報,那可是欺君之罪。
等沅陸的百姓一點一點地使用,積累足夠的數據,真的確定能增產了再邀功。
張師爺連連點頭:“還是老爺考慮得周到,關于糧食之事,小心為上。”
時間慢慢地流逝,很快就秋收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