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四年,秦宓的病情愈發沉重。
秋雨連綿不絕,打在窗欞上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響。
他躺在病榻上,望著窗外被雨水打落的芙蓉花瓣,眼神漸漸黯淡。
劉禪派來的太醫正在煎藥,藥香彌漫整個房間。
秦宓突然掙扎著要起身:“扶我起來我要寫完“
家人連忙將他扶起,把案上竹簡遞到他手中。
秦宓顫抖著拿起筆,墨跡在竹簡上暈染:“岷山之雪化錦江,錦江之水養“
話還沒有說完,那支筆就像是失去了支撐一般,從他的手中滑落。
仿佛是他的生命也隨著這支筆的掉落而終結。
這位一代鴻儒,就這樣在瞬間溘然長逝,他的身體緩緩地向后傾斜,最終倒在了地上。
他的手中還緊握著那卷竹簡,仿佛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牽掛。
然而,就在他倒下的瞬間,那卷竹簡也從他的手中滑落,輕輕地落在了地上。
它像一片羽毛一樣,輕輕地飄落在了那片盛開的芙蓉花瓣上。
芙蓉花瓣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似乎在為這位逝去的鴻儒默哀。
那卷竹簡在花瓣上緩緩展開,露出了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
這些文字,是他一生的心血,也是他留給世人的寶貴財富。
諸葛亮親書挽聯:“文通天地,德潤巴蜀“。
成都百姓自發將芙蓉花瓣撒入錦江,整條江水竟三日染成赤色。
有人說,那是秦宓的文魂融入了錦江;也有人說,那是蜀地百姓的眼淚。
百年后,陸游游歷蜀地,在舊書肆偶得殘卷。
泛黃的竹簡上,依稀可見:“錦江之源,始于人心之善“。詩人撫卷長嘆:“此乃秦宓先生畢生心血也!“
夜幕降臨,浣花溪的水波依舊蕩漾,仿佛還能看見那個布衣文士臨江而立,手中竹簡被江風掀起,墨香與芙蓉花香融為一體,化作千年不散的蜀地文魂。
而他留下的文字,如同錦江之水,流淌在巴蜀大地,滋養著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