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勸降信中,孟達言辭懇切,他分析了劉封的處境,指出劉封并非劉備親生之子,如今劉備已立劉禪為太子,劉封在蜀漢的地位日益尷尬,將來很難有出頭之日。
而且此次曹魏大軍壓境,劉封若繼續堅守,必將兵敗身死;若投降曹魏,不僅可以保住性命,還能恢復寇姓,繼承祖上羅侯的封爵,享受榮華富貴。
劉封看完孟達的勸降信后,內心十分糾結。
他想起自己多年來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立下無數戰功,對劉備忠心耿耿,如今卻被昔日的戰友背叛,還要面臨曹魏的進攻,心中滿是悲憤。
但他骨子里的傲氣讓他不愿輕易投降,他想起劉備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想起自己曾經的誓言,決定堅守上庸,與城池共存亡。
然而,劉封的堅守并沒有持續太久。
上庸郡太守申儀見曹魏大軍勢大,為了自身利益,背叛了劉封,投降曹魏。
申儀的背叛讓劉封陷入了絕境,他孤立無援,腹背受敵。
在曹魏大軍的猛烈攻擊下,劉封率領的蜀軍雖奮力抵抗,但最終還是寡不敵眾,兵敗如山倒。
劉封只得率領殘部退回成都。
劉封回到成都后,劉備對他進行了嚴厲的責備,不僅追究他不援救關羽的罪過,還責怪他欺凌孟達,導致孟達叛逃。
此時的劉封,心中充滿了愧疚和悔恨,他深知自己犯下了大錯,辜負了劉備的信任和期望。
但他仍心存一絲僥幸,希望劉備能念及父子之情,原諒他這一次。
然而,諸葛亮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諸葛亮心思縝密,目光長遠,他顧慮劉封剛烈勇猛,性格剛直,若劉備去世之后,以劉禪的能力和性格,很難駕馭控制劉封,恐日后會成為蜀漢政權的隱患。
于是,諸葛亮趁機勸諫劉備除掉劉封,以絕后患。
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內心十分痛苦。
他對劉封既有養育之情,又有恨鐵不成鋼之意。
劉封跟隨他多年,一起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在他心中,劉封早已如同親生兒子一般。
但為了蜀漢政權的穩定,為了自己辛苦建立的基業能夠順利傳承下去,他最終還是狠下心來,下令賜死劉封,讓他自殺。
劉封接到賜死的命令后,萬念俱灰。
他獨自坐在房間里,回憶著自己的一生,從一個懵懂少年到成為劉備的養子,再到成為蜀漢的將領,最后落得如此下場,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哀。
他感嘆道:“恨不用孟子度之言!”隨后,劉封拔劍自刎,結束了自己年輕而又充滿遺憾的一生。
劉備得知劉封自殺的消息后,悲痛萬分,為之流淚。
他想起劉封小時候的可愛模樣,想起劉封跟隨他征戰時的英勇表現,心中滿是不舍和愧疚。
但一切都已無法挽回,劉封的死,成為了劉備心中永遠的痛。
而劉封的悲劇命運,也成為了三國歷史中一段令人嘆息的故事,它不僅深刻地影響了蜀漢政權的發展走向,也讓后人對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