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對嫪毐恨之入骨,下令將嫪毐車裂,誅其三族,將他與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摔死在布袋之中,同時將太后趙姬囚禁在雍城。
此后,嬴政又以呂不韋與嫪毐事件有牽連為由,免去呂不韋丞相之職,將其流放蜀地。
呂不韋深知大勢已去,他擔心自己最終會被嬴政處死,于是飲鴆自盡。
至此,嬴政徹底清除了朝中的兩大政治勢力,真正掌握了秦國的最高權力,開始了他統一六國的征程。
嬴政親政后,展現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智慧。
他重用李斯、尉繚等人才,制定了“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戰略方針。
秦國首先將矛頭指向了韓國。
韓國地處中原,是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但韓國國力弱小,在六國中最為薄弱。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韓軍不堪一擊,秦軍迅速攻占了韓國都城新鄭,俘虜韓王韓安,韓國滅亡。
嬴政在其地設置潁川郡,將韓國納入秦國版圖。
緊接著,秦國又把目標對準了趙國。
趙國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強國,擁有廉頗、李牧等名將,軍隊戰斗力極強。
嬴政深知攻打趙國并非易事,于是他采用了離間計。
他派間諜攜帶重金潛入趙國,收買趙王寵臣郭開,讓他在趙王面前誣陷李牧謀反。
趙王中計,派人取代李牧,并將李牧殺害。
失去李牧的趙國軍隊如一盤散沙,公元前228年,秦軍攻破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滅亡。
趙王遷的哥哥趙嘉逃到代地,自立為代王,繼續抵抗秦軍,但最終也被秦軍擊敗。
公元前225年,嬴政派王賁率軍攻打魏國。
魏軍依托黃河天險,堅守都城大梁。
王賁見強攻難以奏效,便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經過長時間的水攻,大梁城城墻崩塌,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
楚國地域遼闊,實力強大。
嬴政先是派李信率領20萬大軍攻楚,李信年輕氣盛,初戰告捷,但在追擊楚軍的過程中,中了楚軍的埋伏,秦軍大敗而歸。
嬴政并未氣餒,他親自登門向老將王翦道歉,請王翦出山。
王翦認為,要想滅亡楚國,非60萬大軍不可。
嬴政同意了王翦的請求,公元前224年,王翦率領60萬秦軍伐楚。
楚國集中全國兵力抵抗,王翦采取堅壁清野、以逸待勞的戰術,與楚軍對峙一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