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和母親趙姬也終于結束了長達數年的質子生涯,回到秦國。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英年早逝,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王位。
然而,此時的嬴政雖貴為秦王,卻并未真正掌握實權。
朝政大權被丞相呂不韋和太后趙姬把持,呂不韋被尊為“仲父”,權勢滔天。
呂不韋憑借著扶持秦莊襄王上位的功勞,在秦國朝堂上呼風喚雨。
他不僅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還豢養了三千門客,著書立說,試圖在思想文化領域也占據主導地位。
趙姬則因為與呂不韋舊情復燃,對呂不韋言聽計從。
隨著嬴政逐漸長大,他對權力的渴望愈發強烈,不甘心成為傀儡君主。
他開始暗中觀察朝堂局勢,思考如何奪回屬于自己的權力。
而呂不韋與趙姬的曖昧關系,以及嫪毐憑借太后寵信逐漸崛起,在朝堂上結黨營私,更是讓嬴政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脅。
嫪毐原本是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為了擺脫與趙姬的關系,同時又能繼續掌控太后,便將嫪毐假扮成宦官,送入宮中侍奉趙姬。
趙姬很快就被嫪毐迷惑,與他私通,并生下兩個兒子。
嫪毐憑借太后的寵信,權勢日益膨脹,被封為長信侯,擁有大片封地和眾多家僮。
他甚至在朝堂上公然宣稱自己是秦王的“假父”,不把嬴政放在眼里。
嬴政深知,要奪回權力,必須隱忍等待時機。
他表面上對呂不韋和嫪毐恭順有加,暗中卻在培植自己的勢力。
他廣納賢才,招募李斯等一批有識之士,為日后親政做準備。
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的一個小吏,他胸懷大志,渴望在亂世中施展自己的才華。
他來到秦國后,得到了嬴政的賞識,被任命為郎官。
李斯向嬴政提出了許多富國強兵的建議,深受嬴政的信任。
公元前238年,嬴政年滿22歲,按照秦國禮制舉行加冠大典,正式親政。
嫪毐害怕嬴政掌權后對自己不利,于是決定鋌而走險,發動叛亂。
他偽造秦王御璽和太后璽印,調動縣卒、衛卒和門客,企圖攻打蘄年宮,殺死嬴政。
嬴政早有防備,他得知嫪毐叛亂的消息后,立即派昌平君、昌文君率領咸陽士卒平叛。
雙方在咸陽城展開了激烈的戰斗,嫪毐的叛軍很快就被擊敗。
嫪毐試圖逃跑,但最終被秦軍抓獲。
嬴政對嫪毐恨之入骨,下令將嫪毐車裂,誅其三族,將他與太后所生的兩個兒子也摔死在布袋之中,同時將太后趙姬囚禁在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