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他還奉命征討劉備手下的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獲全勝,有力地鞏固了曹操在荊州地區的統治。
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樂進跟隨曹操征討孫權,獲假節之權,成為曹操麾下獨當一面的大將。
曹操返回后,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駐扎在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親率十萬大軍進攻合肥,著名的逍遙津之戰爆發。
當時,合肥城內守軍僅有七千余人,敵我力量懸殊。
面對孫權的大軍壓境,樂進與張遼、李典三人并沒有慌亂。
他們根據曹操此前留下的密函,制定了作戰計劃。
戰前,樂進奉命在逍遙津北橋截斷小師橋,等待孫權軍隊過橋一半時,拆毀小師橋,截斷敵軍退路。
戰斗打響后,張遼率領八百死士,率先向孫權的大軍發起突襲。
樂進則在城中整頓軍隊,隨時準備支援。
張遼的突襲打得孫權軍隊措手不及,一時間陣腳大亂。
樂進見時機成熟,立即率領軍隊出城,與張遼的部隊會合。
他們在敵軍陣中來回沖殺,如入無人之境。
孫權見狀,急忙指揮軍隊撤退。
當孫權的軍隊逃至逍遙津北橋時,樂進果斷下令拆毀小師橋,使得孫權的軍隊被截成兩段。
此時,樂進與張遼、李典率領軍隊再次發起攻擊,孫權的軍隊陷入混亂,死傷無數。
孫權在部將的拼死保護下,才僥幸逃脫。
逍遙津之戰,樂進與張遼、李典以少勝多,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也讓樂進的威名更加遠揚。
然而,常年的征戰使得樂進的身體逐漸不堪重負。
多年的廝殺,讓他身上傷痕累累,舊傷時常發作。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樂進在軍中一病不起。
盡管曹操派來最好的醫生為他診治,但他的病情卻日益加重。
在彌留之際,樂進望著營帳外飄揚的曹軍大旗,腦海中浮現出自己一生征戰的畫面:濮陽城頭的廝殺、烏巢的烈火、逍遙津的激戰……他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喃喃自語道:“此生,無憾矣……”隨后,這位征戰一生的猛將永遠閉上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