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率軍北至陰平,聽聞魏將諸葛緒攻向建威,于是停下來等待,觀察其動向。
一個多月后,姜維被鄧艾打敗,退到陰平與廖化合軍。
此時,鐘會已經攻打包圍了漢、樂二城,另外派遣將領攻下了陽安關口,守將傅僉戰死,蔣舒投降。
廖化、姜維等人無奈之下,只得放棄陰平,前往漢壽與張翼、董厥會合,一同退守劍閣。
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廖化與將士們憑借著天險,成功阻擋了鐘會的大軍。
鐘會久攻不下,糧食短缺,軍心浮動,準備退兵。
然而,鄧艾卻率領大軍從陰平的景谷小路進入蜀境,繞過劍閣,直插蜀漢腹地。
他們翻山越嶺,穿過茂密的森林,一路上艱難險阻不斷。
當鄧艾的軍隊出現在江油時,蜀軍毫無防備,江油守將馬邈投降。
鄧艾繼續進軍,在綿竹與諸葛瞻展開決戰。
諸葛瞻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戰死沙場。
劉禪得知消息后,驚慌失措,在大臣們的勸說下,最終選擇了投降。
廖化和姜維等人接到劉禪的投降命令后,軍營中一片死寂。
將士們悲憤交加,有的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有的拔出佩劍,狠狠砍向身邊的樹木,以泄心中之恨。
廖化望著軍旗,老淚縱橫:“我廖化一生追隨漢室,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怎對得起先帝,對得起丞相!”
但他們別無選擇,只得放下武器,向鐘會投降。
魏元帝咸熙元年春,廖化與宗預一起被遷往洛陽。
在離開蜀地的那天,廖化騎著馬,緩緩走在古道上。
他回頭望著曾經守護了一生的土地,山川依舊,卻已物是人非。
多年的征戰,讓他的身體傷痕累累,再加上對蜀漢滅亡的悲痛,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在途中的一個小鎮上,廖化染上了重病,臥床不起。
他躺在簡陋的客棧里,望著窗外的明月,思緒萬千。
他想起了年少時在演武場苦練武藝的日子,想起了追隨關羽時的意氣風發,想起了與諸葛亮徹夜長談的情景,想起了北伐路上的點點滴滴……
終于,在某個寂靜的夜晚,廖化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喃喃自語道:“興復漢室……”
隨后,他緩緩閉上了雙眼,帶著無盡的遺憾,病逝于途中。
廖化的一生,是忠誠與堅韌的一生。他歷經三國亂世的風云變幻,始終堅守著對蜀漢的忠誠。
雖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戲言,但他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和勇氣,在蜀漢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是蜀漢后期的中流砥柱,是一位被歷史低估的名將。
他的故事,激勵著后人在困境中堅守信念,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