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曹操派尚書令華歆統兵逮捕伏皇后。
華歆帶領士兵闖入宮中,伏皇后驚慌失措,躲進墻壁的夾層中。
華歆命人拆毀墻壁,將伏皇后拖出。
伏皇后披頭散發,淚流滿面,向劉協求救。
劉協無奈地說:“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會怎樣。”伏皇后被關到監獄里,幽閉而死,她生的兩個兒子也被毒死,伏氏宗族被處死一百多人,伏壽母親也被流放涿郡。
建安二十年,曹操威逼劉協立其女曹節為皇后。
曹節雖為曹操之女,但她深明大義,對劉協關懷備至。
在曹操和曹丕的逼迫下,她多次維護劉協,成為劉協在困境中的一絲慰藉。
每當曹操或曹丕派人來逼迫劉協時,曹節總是挺身而出,據理力爭,為劉協爭取一些尊嚴和自由。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自封為魏王,其權勢已無人能及。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世子曹丕繼位。
曹丕野心勃勃,一心想取代漢朝,自己稱帝。
曹丕的親信華歆率大臣聯名上書,勸漢獻帝把帝位讓給曹丕。
劉協深知漢室氣數已盡,連下三道禪位詔書,懇求曹丕效仿虞舜。
曹丕假意推辭一番后,于延康元年十二月十三日,正式接受禪讓。
劉協先告祭祖廟,后使張音奏璽綬詔冊奉交曹丕。
禪位后,劉協被曹丕封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封地內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來到山陽后,劉協放下了帝王的身份,與民同耕,懸壺濟世。
他利用在宮中所學的醫術,為百姓治病,深受百姓愛戴。
曹節也陪伴在他身邊,與他共度余生。
在山陽,劉協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他遠離了宮廷的紛爭和陰謀,感受到了百姓的質樸和善良。
青龍二年,劉協在山陽病逝,終年五十四歲。
他死后,以漢朝天子的禮儀進行安葬,魏明帝曹叡帶著魏國的大臣去哭喪。
劉協的一生,充滿了無奈與悲哀,他雖貴為天子,卻從未真正掌握過自己的命運。
但在亂世之中,他也曾努力抗爭,試圖挽回漢室的頹勢,這份不甘與掙扎,為那個動蕩的時代,添上了一抹悲壯的色彩。
他的故事,也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一段令人唏噓的傳奇,讓后人在感嘆命運無常的同時,也對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