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洋州,不過是離了水澤,又入火坑。
這沿途乞討,又能支撐幾日?”她想起那些孩子茫然空洞的眼神,心頭便像壓了巨石,膝上的衣料被攥得越發緊。
“知道是杯水車薪,難道我們就不救了?就放任他們死在我眼前?我做不到。
”最后四字,她語氣輕得仿若無聲。
謝杳的目光一寸不落的掃在她臉上,少女蒼白的臉頰因情緒而染上一抹薄紅,眼中泛著倔強的光芒,像刺破陰云的星火,直直灼燒著他的心。
那句輕若無聲的“我做不到”,卻好似重重地,寸寸灼燒著,發出比吶喊都更有力量的火光。
車廂內短暫的死寂被一種更洶涌的情緒取代。
“你說得對。
”短暫冊沉默后,謝杳再次出聲,語氣變得斬釘截鐵。
“圣賢書里大多有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但真正能做到的,大多為平民百姓,他們一生,皆在為“不可為”而前進。
”他慢條斯理地理了理少女攥在手心的衣料,繼續說道。
“明知可為而為之,大多只是達貴的選擇。
他們以利益為先,多重考量,才可能會去幫扶一下,隨時會倒在深淵里的窮苦百姓。
”聽到這,少女的目光看向謝杳,在那以往或許懶散,或許平淡,又或許害羞的面龐上,她好像看見了本心。
是一種,少年知世故也要過險阻的決心。
“我向來喜歡前者,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少年的眼眸接近滾燙,語氣也鄭重萬分。
“世人分可為或是不可為,實則只有可做或是難做的區分。
這‘杯水車薪’縱使澆不滅這漫天大火,也能潤澤幾近枯死的根苗。
”“他們多撐一時,便能多活一刻,就可多一分希望。
”其實崔羨好的問話并非尋求答案,但謝杳的話語,無疑是給了她無比堅定的答案。
潮shi的心臟似乎被少年的志氣染上了一層厚厚的溫度。
少年微微傾身,聲音壓得更低,卻字字千鈞,敲在崔羨好心坎上。
“崔羨好,你我所見,非止眼前之慘狀,更在洋州未來之凋敝。
賑災是止血,而開渠,固堤,勸農桑,復墾荒,免賦稅……這些,才是生肌續命的根本。
此去,非止救災,更是救人,救那一方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