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松林路地鐵站,凌晨1:23
姜晴低頭看著手機屏幕,眉頭緊鎖。
「南城地鐵站,b2層,等你一個人。——姜怡」
收到這條消息時,姜晴第一時間給家里打去電話,不料得知姜怡已經“失蹤”好幾天了。
只是因為姜晴前段時間一直在忙,因為識心研究院的高昂薪資是有代價的,不僅工作強度大,而且幾乎是封閉式工作,手機、手環等通訊設備都要在工作期間上交。
因為識心研究院的員工不得擅自泄露研究信息,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及500萬信用點違約金。
所以姜晴基本上都住在員工宿舍,與家人平時也不怎么聯系。
看到這條消息,其實姜晴并不著急。
因為這不是姜怡第一次這樣“偽裝失蹤”了。
姜晴的手指懸在撥號鍵上,卻遲遲沒有按下姜怡的號碼。
這個似曾相識的場景讓她胃部一陣絞痛——三個月前姜怡就用過同樣的把戲,那次她發瘋似的找了整晚,最后發現妹妹只是躲在閨蜜家喝著紅酒看她的笑話。
“姐,你緊張的樣子真可笑。“記憶里姜怡的模樣在眼前浮現,“是不是又要像小時候那樣,在爸媽面前扮演完美女兒了?“
手機屏幕的光映出姜晴蒼白的臉色。
她比誰都清楚姜怡的嫉妒從何而起——當年父母把唯一的留學機會給了她,而姜怡只能去讀本地三流大學。
現在她拿著識心研究院百萬年薪,妹妹卻因為頻繁跳槽被列入職黑名單。
姜晴深吸一口氣鎖上手機。
一陣委屈涌上心頭。
她從小就懂事、自律、上進,念書一直很用功,但沒想到這會挫傷自己妹妹的自尊心。
其實姜怡小時候也不是什么調皮搗蛋愛嫉妒的性格,她也很努力地學習,以姐姐為榜樣,凡事都力求優秀。
只是,優秀對姜怡來說太難了。
好成績、好長相、好身體、好名聲、好人緣,都太難太難了。
尤其是在姜晴本身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對照下,她更難看見自己,做什么事都要被貼上一個“姜晴妹妹”的前綴。
姜怡覺得自己也很努力發光,只是太陽一出來,她的努力就被淹沒了。
姜晴能在殺意空間中通過一點象征物,就能領悟受害者的心理情況。
對于這個妹妹在自尊心上的挫敗,她又何嘗看不出來?
她甚至因為能理解姜怡的痛苦,還要承擔兩份心理上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