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真不知楚國的具體國情,從書中了解到的僅僅是些許異于魏土的民俗風物罷了。
這一箱子金玉俗物中除了那方難得的稀世珍寶雞血石加幾支青瓷狼毫留下外,就連那尊“傳家”的精美玉雕都一概打包,能在奇貨居上架賣的話變現有些慢,不方便出貨的通通拿到河寨尋河幫總瓢把子劉萬忠找路子換藥材符材。
河幫總瓢把子劉萬忠一介武夫,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俗人,平生最喜這類金玉之物,拿在手中比冰冷的銀錢還來勁兒。
作為總攝河道航運的瓢把子劉萬忠,手里鐵定有不少路子能搞到比黑市上還要“物美價廉且正經”的藥材和低階符材。
曾與奇貨居有過幾次愉快合作經歷的他,此次更是應承得好,砰砰地拍著xiong脯許諾保證短期內將名單上的各類物事藥材全乎兒的備齊,絕對不讓楊掌柜失望。
在水里討生活半輩子的劉總瓢把子,早年間練就一副好眼珠,自然知道手中這一堆珍寶的成色即使擱城里頭也是鎮店之寶,更明白奇貨居的楊掌柜拿來的不是勞什子不見光的贓貨。
收得放心,辦事更舒心。
。。。
盡量把硬邦邦的不能吃不能喝的礙眼俗物都換作修行資糧是麻子的提議,也是他能幫到楊大哥唯一的地方。
楊大哥如今為樾山堂棄徒,又身負師門深仇,恩師遺骸至今曝棄樾山荒谷,師門對他的懸賞依舊高掛事功堂碧墻。
師父的切切教誨,師兄弟們的反目為仇,師門的追緝不休,種種不堪沉重得深夜輾轉難眠,煎熬著內心,眼下能盡快提高修為是藏在他內心最大的迫切。
。。。
聽聞楚人極其崇文寶,但具體咋個情況不甚了解。
再者,作為讀書不費力的天才是不會理解連讀書讀不進去的“癲狂”學渣的心情的。
此番算是見識到了楚人慕文的風格。
真是用錢砸啊,簡直把錢不當錢。
或許他的好兄弟李胖墩兒能以身實證,可惜那憊懶潑皮絕不會承認自己有“學渣”天賦的。
堂堂大魏御賜文林郎,妥妥的從九品品秩,雖略遜舉子功名卻能腰懸玉牌,身佩官賜君子劍,游學四方,試問誰敢言朽木一方?
抽不死你丫的。
。。。
翌日,書房。
麻子便將那魚佩用一塊凈布裹好裝進木匣,令大志攜寶跑一趟弘文館。
明達公見張小相公這般爽快,遂報之以李,將其大名登記到送親使團的事兒借親信再次拜謝之由告知。
麻子得知后并無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