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重耳,賢名播于諸侯,且身邊賢士眾多,周游列國多年。如今上天眷顧公子重耳,寡人又怎么敢違逆上天之意呢?
現在,寡人傾全國之兵,屯于黃河邊,分派一支部隊由公子縶率領護送公子重耳回國。
寡國無意與貴國交戰,只求讓公子重耳順利到達絳城登上君位。
如今的貴國,人心早已思變,人人都在盼望著公子重耳回國繼位,連你們的軍隊,也毫無士氣,哪能與寡國相抗?
兩位都是識時務者,應該很清楚眼下的局勢。如果能夠舉兵而降,不作無謂犧牲,更保全士兵性命,其功莫大焉。
如若不然,大軍到時,生靈涂炭,兩位之罪可就是滅族之大罪。
所以寡人替兩位考慮了一下,對你們的這位未來國君,何不從舉兵來抗變舉兵相迎呢?
迎立國君,那可是大功。有此大功,兩位以后的前程還用擔心嗎?”
郤芮、呂省兩人本就是聰明人,早知此時的形勢就是重耳盛名之下,晉國人心均向,再負隅頑抗,那自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境。
但是,全天下都知道,自己是先君惠公的人,正是自己為晉惠公出謀劃策,才導致邳鄭、里克以及七輿大夫等人死于非命!
雖然自己等人反對國君派人刺殺當時還在翟國的重耳,但畢竟逃脫不了干系!
此時,若貿然投降重耳,萬一重耳發難,分分鐘可以要了自己等人的命。
不降,肯定是死路一條。降了,可能是死路一條。
兩人商議良久,最終決定有條件投降。
呂省、郤芮提出的條件就是保全身家、各不相害,也就是說只要放過他倆,他倆便投降。
秦國主帥公子縶見兩人回信后大喜,與重耳商議了一番,親自與狐偃一道前往晉營,與郤芮、呂省會面。
會面做什么?
盟誓。
盟誓是當時大家達成一致意見最通用的方式,是以天帝或其他神靈為見證人、大家通過簽訂協議來確定某種意見的一致。
如兩國解除戰爭狀態,從此和平相處,盟誓。
國君要滿足大臣什么要求,大臣要效忠國君,盟誓。
召開國際會議,會議通過某項或幾項決議要求各諸侯國共同遵守,盟誓。這個也可以叫會盟。
盟誓,可不單單是國家大事層面或者國君層面,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互相盟誓。
如帥哥張三愛上了美女李四,除了三證六書這類規定動作外,最主要的便是“對天發誓,婚后張三將對李四如何如何好”之類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后面精彩內容!
直到現在,我們還可以人與人之間這樣的話“我對天發誓”,這就是一種盟誓。
盟誓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
如正式的重要的國家層面上的,往往是要設專門的盟誓臺,需要犧牲,如牛、羊、豬,以犧牲之血來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