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國佐和齊頃公又為中華歷史文化貢獻了一個成語,因為史料原話是這樣的“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敝邑之幸,亦云從也;況其不幸,敢不唯命是聽?”
這個成語便是“背城借一”,即在我們的都城前面借一塊地方給予我們列陣。
春秋早期之前的冷兵器時代戰場,那是需要列陣而戰的。不像春秋后期,以及后來的戰國,作戰的方式方法多了去了,孫武還作了兵書十三篇。
這些東東如果放在春秋早期,那是要被人痛罵的,因為嚴重違反戰禮軍禮。
既然兩國要開戰,那便先列好陣再沖鋒,這就是為什么說以前的戰役非常有意思的原因,這個意思就在于那是貴族之間戰爭。
旁邊的魯衛兩國一看鬧僵了,擔心本國原本已經達到的要回土地的事也要黃掉,便一個勁地勸郤克道:
元帥,算了吧,齊國已經知錯,且歸還土地,服從晉國。
不能逼迫過甚。齊侯此人也是血性的很,再說齊國國內人心齊整,真的要僵下去,別讓楚國佬給占了便宜哦。
郤克這才省悟過來,自己是晉國的中軍將,代表的是國家利益,而不是個人私欲!
如果因此而讓本可以臣服的齊國再次叛晉,而主要原因卻是齊國的那個老太太曾經羞辱過自己,自己一定要報仇所致。
這事傳到晉國,估計在激烈的權力斗爭中,自己分分鐘便要被人拿下的。
看來,自己是被報仇給迷惑了眼睛,郤克既然反應了過來,便立即陪上笑臉:
“國大夫切勿生氣,我也就開個玩笑。既然貴國愿意降服,那就安排盟誓吧。”
公元前589年7月23日,晉國與齊國在爰婁(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結盟。
就這樣,齊頃公本想著與晉國一戰從而確定齊國霸業,重塑爺爺齊桓公時代齊國輝煌的夢想,隨著晉齊鞍地之戰以齊國失敗晉國得勝而完全破滅。
戰敗后的齊國,讓出了原來侵占魯國和衛國的土地,并表示斷絕與楚國的聯系,全面服從晉國的領導。
當然,史料記載,這一次,齊國戰敗后除了歸還魯國衛國的土地外,還向晉國貢獻了紀甌、玉磬等寶器。
對晉國來講,能夠成功地讓齊國脫離楚國集團,成為晉國的盟國,作為中原盟主,幫助衛國和魯國要回了被齊國侵占的土地,收獲當然是滿滿的。
就這樣,晉齊鞍地之戰到這個時候就算結束了。
戰役非常簡單,雙方列陣后便是一陣猛沖猛打,結果是齊軍敗北,晉軍勝利。
雖然鞍地之戰在春秋歷史上的地位很一般,因為這并非是一場經典戰役。
雙方兵力相等,更無戰役過程中那充滿智慧的戰術運用,純粹就是一場貴族之間決斗式的戰役。
但這場戰役給我們留下了幾位牛人的精彩瞬間:
首先是齊國國君齊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