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公子格這個愣頭青愣是將帥旗一舉,好象舉著好玩似的,結果全軍發動了進攻。
春秋時代的戰役,戰車無疑是關鍵的,你楚軍駕著戰車向上坡沖鋒,而聯軍卻從湛阪高地俯沖下來,結果可想而知。
荀偃帶兵打仗多年,他哪里會想到楚軍傻呼呼會來仰攻自己?這樣打仗豈不是自己找死么?
戰場上居然能夠出現這種如天上掉餡餅一樣的良機,荀偃再不濟也不可能把握不住啊。
荀偃大喜過望,他也不需要什么戰術,他舉著帥旗一揮:“兄弟們,沖啊!”
聯軍自高而下全線涌上,排山倒海般殺向楚軍。楚軍是仰著頭進攻,聯軍是自上而下發起沖鋒,楚軍豈有不敗之理?
戰役經過極其簡單,楚軍大敗,公子格率著殘兵敗退方城。
荀偃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所率領的聯軍對楚軍這一戰的勝利居然來得那么容易!見楚軍敗退,便指揮聯軍全線追擊,并全力向方城進攻。
但荀偃哪里想到,剛取得勝利的他已經犯了致命的錯誤。
湛阪戰場上,晉軍借助了居高臨下的地勢,一舉擊潰了楚軍。但進攻方城,聯軍則沒有任何的戰場優勢。
方城是什么?公元前678年,楚國在汝水以南滍水兩岸,伏牛山余脈與桐柏山余脈之間隘口筑起方城,以控制隘口,稱為“方城要塞”。
為把方城要塞經營成楚國的重要戰略軍事要地,楚國從方城塞東西處以單體城墻與隘口兩側的伏牛山與桐柏山余脈相接,堵住隘口,作為楚國對新占領區的縱深防御工事,形成了楚國最早期的一段長城。
從地形上看,楚國把這一帶經略成了三大戰略區域,即以楚國為本位,方城塞以南南陽盆地為“方城內地”,方城塞以北新占領的汝水以南、滍水兩岸區域為“方城外地”。
那是楚國最有象征意義的戰斗堡壘,是楚國最堅固的軍事重鎮。楚國為了對抗晉國,經營方城多年,哪是你荀偃輕易拿得下的?
楚軍借著方城地理優勢,利用弓弩輕松防守。進攻方城的聯軍嚴重受挫,死傷慘重。
荀偃眼睛都紅了,他準備再次命令進攻,范匄拉住了他:
“元帥,我們此行的目的不是與楚軍決戰,而是討伐許國。現在戰略目的已經達到,還順便擊敗了楚軍。
我們強攻方城,方城守備森嚴,一時難以攻下。如果楚國援兵自許國而上,再轉而南下,那我軍將陷入包圍,元帥不可不防啊。”
荀偃聽著是汗出來了,自己怎么那么犯渾,此時見好就收才是上上之策!
荀偃接受范匄意見,調整部署,不再攻打方城,而是率聯軍掠奪了方城周邊一些楚國城邑,然后再次折向許國,將許國徹底搶劫了一次。
至此,楚晉湛阪之戰告終,結果是晉國取得了象征性的勝利。
之所以說象征性勝利,是因為晉國率領的聯軍雖然在與楚軍的正面交鋒中先取得了勝利,但在進攻楚國戰略重鎮方城時受挫,損兵折將。
楚國采取守勢,有效防御,使晉國為首的聯軍僅僅在防線外燒殺搶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