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勤組長用激光校準儀最后檢查前起落架牽引桿時,鈦合金構件與電磁滑塊咬合發出“咔嗒”的蜂鳴。
“通電!”
彈射控制官按下按鈕的瞬間,儲能矩陣爆發出雷鳴般的嗡鳴。
甲板兩側的脈沖電源組迸發出藍紫色電弧,超導線圈在液氮冷卻下泛起森白霧氣。
殲-35的矢量噴管突然偏轉20°,發動機噴出的尾流將海面吹出螺旋狀凹痕。
“彈射!”
電磁軌道驟然亮起刺目藍光,10萬噸級艦體在反作用力下微微震顫。
殲-35被加速到180節的瞬間,菱形機身與稀薄大氣摩擦出猩紅軌跡,折疊翼尖撕裂的渦流在甲板上空拉出兩道馬赫環!
當戰機以70°仰角刺破云層時,尾鉤在甲板留下的刮痕還冒著青煙!
艦島內的數據鏈屏幕突然刷新:
速度:21馬赫!
高度:8000米!
雷達截面積:0001平米!
電磁彈射器狀態:冷卻中(12秒后可再次使用)!
而在此時,第二架殲-35已滑入彈射位,稀土吸波涂層的接縫處反射著燈光的金芒!
甲板下方,核反應堆的功率曲線再次攀升,為下一次彈射蓄積著足以點亮一座城市的能量!
電磁彈射演練一直進行到后半夜,隨后又緊接著進行夜間協同作戰演練!
午夜的海面被紅藍相間的信號彈照亮,殲-35艦載機群正以電磁靜默狀態返航。
突然,艦島頂端的大型相控陣雷達捕捉到模擬敵襲,甲板瞬間被刺眼的著陸引導激光照成白晝。
“回收作業!”
“側風12節!”
暗灰色戰機在光學助降系統指引下俯沖而來,尾鉤與阻攔索碰撞的火花映亮艦艉。
當第三架殲-35以赫伯斯特機動修正航線時,電磁阻攔裝置爆發出適配不同降落重量的精準阻尼,每架戰機著艦誤差不超過03米!
緊密的夜間協同作戰演練足足持續了一晚上。
而當黎明到來的時候,“魯山號”航空母艦卻又立即進入到全狀態戰斗巡航狀態,在海試航區模擬戰斗巡航!
黎明的海平線上,模擬敵艦的紅外特征剛剛顯現,“魯山號“的作戰系統便自動生成火控方案。
這是彭林與“魯山號”航空母艦設計師和一眾工程師為了提升航母戰斗群打擊效率,特意研發的智能火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