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雖然陸地鈉冷快堆核電站已經成功,但是大型艦載航母反應堆卻還是第一次設計。
相比于陸地核電站,由于航母空間有限,艦載反應堆還必須提供足夠大的功率來推動數十萬噸的航母高速航行,還要為艦載設備如電磁彈射器等供電。
要在緊湊的空間內實現如此高的功率輸出,其設計難度極大,甚至堪稱苛刻!
而且航母是在海上航行的,還要面臨惡劣的海況以及隨時可能爆發的戰斗,所以其對于安全性要求比核電站更高!
再加上“魯山號”還有電磁彈射系統的需求,所以其艦載反應堆的設計難度之高堪稱全球之最!
就連彭林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但幸好,現如今艦載反應堆經過一天的極限測試后,圓滿驗收成功!
而此時,天色居然已經接近黃昏時分。
隨后,“魯山號”航空母艦開始進行全艦抗沖擊試驗!
距離艦艉300米處突然炸起百米高的水柱,這是模擬重型魚雷的近失彈攻擊!
沖擊波讓十萬噸巨艦劇烈橫搖,飛行甲板邊緣的阻攔索支架發出令人牙酸的金屬變形聲。
“損管警報!”
“3號艙室進水!”
艦體內部,蜂巢式水密隔艙正以驚人效率封閉破損區。
彭林通過艦載系統看到,沖擊載荷被菱形分流結構分散到整個艦體,要害部位的鈦合金支撐梁僅出現003毫米的彈性形變。
當損管隊員報告“漏水止住”時,跟隨“魯山號”航空母艦一起測試的工程師們再次爆發出山呼海嘯一般的掌聲!
他們想過“魯山號”航空母艦的表現會很優秀,但卻沒想到性能居然強悍到如此程度!
再拋除航母強大的防空體系之外,“魯山號”航母遭受重型魚雷的攻擊要害部位居然也僅出現003毫米的彈性形變,這是在其他軍艦上絕對不可能想象到的數字!
航母海試時,各大系統的工程師一起跟隨著目的除了培訓艦員外,最重要的目的便是為了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而現在“魯山號”航空母艦的優異表現,明顯讓所有工程師們緊繃的神經放松了不少!
隨著天色變得漆黑如墨,電磁彈射演練正式開始!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魯山號”航母采用的是24小時不間斷的海試模式!
一個項目測試完畢后,另外一個項目和一組人員立即頂上!
隨著全艦戰斗警報驟然響起,電磁彈射軌道上方的絕緣蓋板液壓開啟,幽藍的導流槽如同出鞘的利劍貫穿整個飛行甲板。
“2101號機準備彈射!”
艦載版殲-35的折疊翼在機械臂操縱下轟然展開,暗灰色菱形機身在午夜燈光中折射出詭異的紫暈。
地勤組長用激光校準儀最后檢查前起落架牽引桿時,鈦合金構件與電磁滑塊咬合發出“咔嗒”的蜂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