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太后默然。
李道明繼續說道:“母后,當初先皇遇刺之前,淮安郡王原本可以阻止這件事,對嗎?”
“胡鬧!”
寧太后鳳眉微豎,語調愈冷:“這都是誰挑唆你的話?你若不說,哀家便讓苑玉吉將你身邊侍奉的宮人悉數拿下,挨個審問。”
“母后,沒人挑唆于我。”
李道明滿面稚氣,眼神卻無比清亮,昂然道:“即便母后不說,我也知道淮安郡王功勞很大。先皇龍馭上賓之時,太皇太后掌握宮中大權,還讓三皇叔留在宮里,當時是淮安郡王、忠義郡王和榮國公他們站出來進諫,后來又是淮安郡王讓母后陪在我身邊。這些我都不會忘記,但是我不明白,淮安郡王難道能掐會算,早早就猜到京中動亂,所以提前調邊軍騎兵入京?”
寧太后松開他的手,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片刻過后,只見她眼眶微紅,面上浮現一抹哀色。
李道明固然極聰慧,終究只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這下不免慌亂起來,連忙跪下說道:“兒臣不孝,惹得母后傷心,請母后責罰。”
寧太后將他拉起來,搖頭道:“哀家不會罰你,因為你沒有說錯話。”
李道明略顯懵懂,隨即反應過來,有些道:“母后,既然我沒有說錯,為何您不問罪于淮安郡王?是因為他如今掌握著軍權嗎?”
寧太后經過短暫的猶豫,最終還是點頭道:“是。”
李道明認真地想了想,靠近說道:“母后別擔心,我知道要怎么做。”
寧太后定定地看著他:“你知道?”
李道明答道:“不管淮安郡王想做什么,我都不會阻攔他,這樣他就不能謀反。”
世事哪有這么簡單……
寧太后心中喟然一嘆,不過李道明的回答還是讓她感到欣慰,同時又有幾分難以言表的苦澀。
她伸手將李道明拉到身邊坐下,放緩語氣道:“你現在最要緊的事情是平安長大,母后會幫你處理其他的事情,明白嗎?還有,今的這些話,往后你要藏在心里,不許對任何人說。”
“嗯,記下了。”
李道明用力地點頭。
便在這時,殿外響起腳步聲,隨即苑玉吉的聲音傳來:“啟稟陛下,許相回京了,剛剛抵達北門。”
寧太后面色微變,旋即高聲道:“速召許相入宮,另外將薛相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