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神色如常,其實他這番話同樣是半真半假。
即便前世的印象在他心中日漸模糊,但是有些銘刻的記憶不會消失。
對于這個世界至高無上如鐵幕一般的皇權,陸沉尊重它的強大,卻不會敬畏而迷失自己。
只不過這個理由無法對面前的老人明言,所以他找了一個由頭。
至此,李道彥已經完全清楚陸沉的底線。
他輕聲道:“當今天子雖不及先帝,但是比他祖父要強得多,至少還能分得清何為重何為輕。”
言下之意,陸沉不必太過擔心會成為
【洶涌】
京城,吏部官衙。
平時總是自帶一股優越感的吏部大小官員們,這些天顯得格外小心翼翼,蓋因今年的京察鬧出來的風浪太大,很多京官都在暗中咬牙切齒地咒罵他們。
值房內,李適之看著手中的奏章,神情不見波瀾。
左侍郎瞿弘毅和右侍郎婁煥章看著尚書大人沉靜的神態,心中自然很是佩服。
李適之最終沒有選擇退讓,沒有刻意忽略那些官員的罪證,雖然不曾繼續擴大范圍,然而歷次京察從未有過如此夸張的場面。
倘若天子不特旨寬宥,足有四十三名京官會因為這次京察被罷官或者降職。
無論何時何地,這樣的結果都足以造成朝堂震蕩,面對可以預見的一些官員的報復,李適之還能穩如大山,不得不說這份心志著實堅韌。
“關于此次京察的結果,兩位可有異議?”
李適之放下手中的奏章,抬眼看向兩位侍郎。
瞿弘毅和婁煥章齊聲道:“下官并無異議。”
“好。”
李適之依舊平靜地說道:“那便將這份奏章呈遞御前,交由陛下裁定。”
“謹遵大人之命。”
兩位侍郎隨即行禮告退。
李適之便讓人將奏章送去通政司,這一次他沒有像往常一樣親自入宮。
走出官衙的時候,李適之回頭看了一眼,無論他表面上如何平靜淡然,內心自然無法那般輕松。他知道這份奏章遞上去之后,明天的大朝會上必然會有一陣腥風血雨。
但世事便是如此,豈會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