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杰默然不語。
元行欽見狀便說道:“大都督,倘若我軍暫時偃旗息鼓,豈不是遂了兀顏術的愿?”
劉守光一怔。
韓忠杰亦嘆道:“大都督,不是我不相信山陽郡公的判斷,而是此戰真的不能拖下去。景國內亂是天賜良機,可沒人知道這內亂何時會結束。一旦景國君臣的爭斗分出結果,勝者肯定會立刻將目光投到南線戰場。換句話說,兀顏術可以等,但是我軍不能等,必須要利用這段時間謀求更大的勝果。”
劉守光眉頭微皺。
他很清楚韓忠杰這番話的深意。
身為先帝給新君留下的輔弼之臣,劉守光雖然覺得天子對待陸沉的態度有些急切,但以他的性格很難提出反對,只有盡可能地辦好天子交待的事情。
無論是對靖州各軍將領的調整,還是這次配合韓忠杰北伐,劉守光都算得上盡心盡力,甚至沒有介懷自己身為靖州大都督僅僅是北伐副帥。
天子之所以堅持北伐,一方面是不想錯過景國內亂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是要幫他和韓忠杰樹立威望,從而可以和陸沉抗衡。
問題在于劉守光覺得陸沉的顧慮符合正道。
戰場之上不能摻雜太多的雜念,這是為將者必須明白的道理。
只是現在看來,想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一念及此,劉守光緩緩道:“侯爺之意,我軍下一步要進攻考城?”
考城位于太康西北面百里之外,控扼著進攻桐柏城的必經之路。
韓忠杰頷首道:“欲取桐柏,必下考城。我意先穩固戰線,按照既定策略徐徐圖之,先掃清兩邊的所有阻礙,首尾相顧東西相連,這樣我軍便可毫無后顧之憂地攻打考城,進而圖謀桐柏。”
元行欽亦道:“末將附議。”
這一次劉守光思考了很長時間。
雖說他只是北伐副帥,但他終究是靖州大都督,倘若他不同意這個方略,韓忠杰除非拿出圣旨,否則也無法逼他點頭。
見他遲疑不決,韓忠杰輕聲道:“劉兄,陛下在我離京之前特意交代,此戰宜速戰速決,不能給景軍太多的時間。”
劉守光按下心中那抹憂慮,點頭道:“便依侯爺之言。”
韓忠杰大喜,元行欽的臉色也瞬間舒展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