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冰雪起身應下。
走出書房來到院中,她抬頭望向北方,只見天高云淡一片蔚藍。
她緩緩呼出一口氣,眸光中多了幾分淡淡的傷感。
……
齊建武十四年,景天德六年,三月十二。
經過連續七天的反復扯皮和錙銖必較,齊景兩國使臣終于達成和談。
雙方約定,淮州西路軍撤出河洛,沿京畿東線返回東陽路(齊國定州)境內,景軍慶聿忠望部、謀良虎部、善陽麾下定白軍一部相繼進入京畿地區,待淮州軍撤出之后接手河洛。
廢棄燕帝之位,由朝廷中樞履行執政之責,以河洛地區作為齊景之間的緩沖地帶。
景朝默認東陽路和沫陽路一半疆域被齊朝占據,但是沒有形成書面文字。
景朝付出總計八千六百余匹戰馬的代價,贖回以永平郡主慶聿懷瑾為首的所有戰俘。
雙方爭論最兇的一項是河洛東邊的關隘歸屬,最終在蕭望之和陸沉的首肯下,御史中丞許佐同意對方的要求,齊景兩軍以共城為界線,東邊的清流關歸屬齊軍,西邊的堯山關則重歸景軍所有。
從這一點來看,齊朝稍稍吃虧。
河洛不必多提,關鍵在于堯山關,相信經過這次的失敗,景軍肯定會無比重視堯山關,畢竟這座關隘是河洛東邊最后的屏障。
然而無論蕭望之還是陸沉,都沒有在這件事上太堅持,仿佛能拿到清流關就心滿意足。
從三月十四日到三月十七日,河洛北邊的臨潁城附近,齊軍連續四天、分批次進行戰俘歸還,同時從景軍手中獲得對應數量的戰馬。
三月十七,最后一場交換儀式,戰俘僅有一人。
淮州西路軍精銳盡出,銳士營騎步軍稍稍突前,飛云軍和來安軍在后方列陣接應。
景軍則是慶聿忠望率五千精銳騎兵壓陣,后方隱約可見定白軍的旗幟。
銳士營陣中,陸沉和慶聿懷瑾策馬并立。
陸沉默然眺望前方,看著李承恩帶人接收景朝用來贖回身邊女子的兩千匹戰馬。
春風徐徐,吹起慶聿懷瑾的鬢邊青絲。
她扭頭說道:“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