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關切地看著慶聿恭,見他始終不言,紇石烈不禁有些緊張地問道:“王爺,厲天潤莫非有挑釁之語?”
慶聿恭微微搖頭,將這封信折了起來,淡然道:“本王倒希望能看見他氣急敗壞的模樣,但他若是這種人,又怎配做本王的對手?”
“傳令下去,各部加快行軍速度,五日內必須抵達此地!”
“遵令!”
【如風】
“大景皇帝制曰:朕聞雍丘之陷,燕國鼎沸,勢愈危殆。汝為大軍之主,不可令此勢長,宜速復雍丘,破齊軍,安人心,不可緩也。欽此。”
正堂之上,大景主奏司提領田玨沉穩的聲音響起。
他望著面前躬身行禮的慶聿恭,見對方遲遲沒有接旨的動作,眼中不由得飄起一抹復雜的情緒。
自古以來便有大將在外自決軍務的道理,景帝連續兩次直接插手前線決策確實不太妥當,但是田玨知道天子這樣做事出有因。
先前那次是因為慶聿恭不知齊帝垂危,有可能會錯誤判斷厲天潤的戰略意圖,這次則是雍丘失陷極大影響到燕地的安穩,無論慶聿恭有怎樣的顧慮,他都不能繼續觀望下去。
然而慶聿恭終究不是普通武勛,即便他此刻的反應不太妥當,田玨也沒有趁勢發作。
身為景帝的心腹股肱,田玨很清楚面前這位常山郡王在大景軍中的地位和名望,除非他自己行差踏錯,否則就連景帝也只能用大義名分來壓他。
后面那些景軍大將望著慶聿恭的背影,神情略顯緊張。
他們自然不知道,此刻慶聿恭腦海中浮現的是厲天潤的回信。
“十天之內一定會接到催促的圣旨。”
雖然慶聿恭沒有聽過“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敵人”這句話,但此刻他心中的感覺大抵類似,厲天潤對大景內部的情況顯然有著很深的研究。
慶聿恭按下心中思緒,朗聲道:“臣遵旨!”
田玨松了口氣,將圣旨交到慶聿恭的手中,低聲道:“王爺,陛下十分掛念南方戰局。雍丘失陷對于燕國臣民打擊太大,倘若不能盡快奪回這座重鎮,必然會導致江北人心動蕩不安。屆時齊軍聲威更盛,難保燕國不會有人三心二意。”
這算是他替景帝的圣旨稍作解釋。
慶聿恭平靜地說道:“還請田大人轉呈陛下,臣對雍丘失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眼下已經在調兵遣將,必將盡快奪回雍丘,還請陛下寬心。”
“如此甚好。王爺親自出手,奪回雍丘易如反掌。”
田玨有些罕見地拍了一記馬屁,繼而道:“好教王爺知曉,陛下已經派出忠義軍和長勝軍各一萬精騎,不日即將抵達此地。屆時這兩萬精騎由王爺統一指揮,助王爺圍剿齊軍步卒。”
當年大景九軍之所以縱橫天下,皆因騎兵所向披靡。
憑借北方多處養馬勝地,景朝的騎兵規模常年維持在十萬有余,這其中又分為三大主力。
其一是北院元帥撒改麾下的長勝軍,這支由輝羅氏子弟組建的軍隊擁有兩萬精騎,尤擅騎射之術,神箭手數不勝數。
其二是慶聿恭麾下的夏山軍,擁有三萬精銳騎兵,眼下有一萬兵力留在定州戰場,余者都在北燕沫陽路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