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之下,慶聿懷瑾靜靜站立,喃喃自語。
【安得猛士守四方】(六)
鹿吳山下,激戰正酣。
景軍數千騎兵南下,步卒的攻勢愈發猛烈,這一切都宣告南邊的局勢發生變化。
蕭望之愈發從容,援軍按照提前約定好的時間出現,這讓他對于此戰的結果有了更強的信心。
相較于景軍的兇悍急躁,淮州軍各部在主將的指揮下不斷收攏陣型,數萬人扎起一道極其堅固的堤壩,任爾潮來潮去,我自巋然不動。
此刻兩軍的傷亡都不算多,這也是古往今來戰爭的常態,只要一方陣型沒有崩潰,真正能夠生死相搏的都只會是少數兵卒,殺傷往往都是潰散過程中的戰果。
變故出現得十分突然。
蒲察率領的五千騎兵出現在戰場左翼,配合撒合烈率領的效節軍步卒猛攻淮州廣陵軍。
當南邊出現聲響的時候,蒲察下意識以為這是天上的悶雷聲,等他轉頭望去看清景象,面色猛然一變。
只見一隊景軍騎兵倉皇奔來,蒲察一眼認出這是他先前派去的騎兵,問題在于去時是五千騎,此刻居然只剩下不到一半!
蒲察當即下令麾下騎兵暫時撤出戰場,隨即在親兵的簇擁中疾馳往南。
“怎么回事?!”
及至敗兵跟前,蒲察勃然怒喝。
出現在他視線里的人是兩位千夫長顏盞和必蘭,此刻兩人已是血染戰袍,必蘭的頭盔都不見蹤影,后方的景軍騎兵幾乎是人人帶傷。
顏盞跳下馬跪地說道:“大祥隱,我軍在十余里外撞見南齊靖州飛羽軍,他們只有三四千騎,末將便想著先聲奪人震懾敵軍,擊敗這支騎兵之后便能阻止敵軍步卒繼續挺進。不成想敵軍事先埋伏了兩支騎兵,南齊陸沉領著他們先后殺出,我軍措不及防,只能一路撤退。末將對此戰負有全部責任,請大祥隱降罪!”
另一邊必蘭也跪了下來。
這一戰景軍騎兵損失慘重,三位千夫長戰死,折損將近三千騎,雖然齊軍騎兵的損失也不小,但是對于縱橫天下的大景鐵騎來說,這種己方傷亡更高的敗仗已經算得上恥辱。
“混賬東西!”
蒲察雙目泛紅,這樣的戰果自然無法讓他冷靜,當即便拿起馬鞭狠狠抽在顏盞肩頭。
顏盞一動不都不敢動,忍痛說道:“眼下齊軍騎步援兵正在趕來,還請大祥隱早做決斷!”
蒲察倒也不會驚慌失措,畢竟眼下己方大軍陣型穩固,就算齊軍援兵順利趕來,景軍依舊能夠維持可戰可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