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場小規(guī)模高級別的朝會于文德殿東暖閣召開。
與會者除了兩位宰相薛南亭和許佐,還有軍務大臣李景達和沈玉來,以姚崇為首的六部尚書,再加上御史大夫張蒼和翰林學士王安,一共十二位重臣。
御案之后,寧太后和天子并排坐著。
“今日召諸位卿家入宮,是因為江北戰(zhàn)事逐漸進入尾聲,淮安郡王必能完成北伐大業(yè),故而有幾件事必須提上日程。”
寧太后面帶微笑,顯然是為江北大軍取得的戰(zhàn)果而欣喜,繼續(xù)說道:“程。”
其實這件事不算困難。
只要等陸沉的請功奏章送上來,朝廷派專人核實之后,便可依照規(guī)制進行封賞。
根據(jù)將士們的功勞大小,賜予相應的爵位、軍職和田地。
問題在于陸沉本人的封賞。
這些重臣當然明白其中關(guān)節(jié),在稍稍沉寂之后,禮部尚書孔映冬沉穩(wěn)地說道:“啟奏陛下,此戰(zhàn)光復河山揚我國威,淮安郡王當為首功。依臣拙見,若能先定下淮安郡王的封賞,余者便可循例賞之。”
“孔卿言之有理。”
寧太后語調(diào)溫和,隨后說出來的話卻讓群臣心中一震:“淮安郡王居功甚偉,朝廷豈可不嘉賞?哀家仔細思量,淮安郡王此番雖非開疆拓土,但是能讓江北丟失二十年的故土重歸大齊治下,已然不遜開拓之功。故此,哀家準備加封陸沉為親王之爵,恩賜九錫,并都督中外軍事之權(quán),諸位卿家意下如何?”
親王之爵其實在這些重臣的意料之中,然而他們沒有想到寧太后居然會將后兩項提出來。
所謂九錫之禮,乃是朝廷對有功之臣最大的褒獎,這件事本身沒有問題,只不過史書上領(lǐng)受九錫之人,后來要么遭到清算,要么走上篡逆之路,縱然本人能夠善終,其后代也很難安穩(wěn)一世。
至于都督中外軍事之權(quán)不必贅述,按字面意思理解即可。
“啟奏陛下,臣認為此議值得商榷。”
其他人還在思考的時候,右相許佐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寧太后平靜地說道:“許相若有異議,但說無妨。”許佐微微垂首道:“陛下,爵位乃朝廷名器,賞罰皆需慎重,不過以淮安郡王所立功勞,的確可以破例加封其為親王,然而九錫之禮非人臣之福,實乃禍亂朝綱之因,還請陛下明鑒。”
寧太后定定地看著他,心中略感欣慰,點頭道:“許相老成持重,這件事是哀家思慮不周。”
“陛下納諫如流,豁達大度。”
許佐誠懇一贊,繼續(xù)說道:“淮安郡王身為三軍主帥,陛下又予其提督江北軍務之權(quán),此乃戰(zhàn)時權(quán)宜之計,不可形成定制。如今戰(zhàn)事告一段落,朝廷固然仍要倚重淮安郡王,也應該明確權(quán)責劃分。臣非嫉賢妒能之人,而是從長遠考慮,此事需要慎重對待。”
左相薛南亭補充道:“陛下,許相之意是不妨先定下親王之爵,其他事情從長計議,譬如往后的大齊軍制該如何調(diào)整,軍事院的權(quán)力該如何厘定,這些都是國之根本,不必倉促定奪。”
寧太后看了一眼其他重臣,道:“好,便依二相之言。”
短暫的安靜之后,吏部尚書姚崇開口道:“關(guān)于江北新歸疆土的官員選調(diào),臣請陛下示下。”
這倒是一件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