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安素悻悻然地笑,心里卻像吃了黃蓮似的。
竇昭則額頭冒汗。
沒想到德福連這種事也干!
她想起了紀詠。
紀詠這輩子應該不會又出家做和尚了吧?
用過午膳,苗安素和宋三太太、宋四太太正要告辭,紀氏和韓氏過來給蔣琰添箱。
大家少不得一番闊契。
話沒有說完,槐樹胡同的婆媳三人到了。
眾人迎上前去,又是一番說笑。
宋三太太和宋四太太不由交換了一個眼神。
竇家,這是把蔣琰當成了正式的親戚來對待。
她們是不是也要上上心呢?
過問
宋三太太心里就有些責怪宋大太太。
宋大太太從前和她們都是同出同進的,這兩年卻和她們漸漸疏遠起來。給蔣琰添箱,宋大太太只是派人意思意思地去問了她們一聲,然后就和自己的長媳譚氏一起去了英國公府,把她們撇到了一邊。
她不無諷刺地對宋四太太道:“大嫂的腦筋倒轉得快,早早就趕了過來。”
宋四太太微微一笑,沒有搭腔,心里卻道:要不是你喜歡掐尖要強,竇昭剛一進門就縱容著自己的女兒打頭陣挑釁她,宋硯堂和竇昭又怎么會對她們這些做嬸嬸的都只有些面子情?
她暗自警醒,自己是不是也要學學宋大太太,和宋三太太疏遠些?
兩人各懷心思,寧德長公主和陸老夫人來了。
竇昭由一群丫鬟婆子簇擁著迎了上去。
宋四太太不由得咋舌,回去后和丈夫說起這件事來,道:“看來那些仆婦的傳言不假,蔣琰可能真的是英國公府的嫡長女。”
宋同春暗暗皺眉,抱怨道:“二哥怎么做出這種事來?那宋翰到底是誰的孩子?二哥那幾年老實得很,難道宋翰是二哥從哪里抱回來的?”他越想越覺得宋翰不像是宋家的孩子,“硯堂自不必說了,風儀雍容,文武雙全;就是宋欽幾個,那也聰明得很,讀書習武都不費勁……可怎么我聽說宋翰卻蠢得很,四書五經讀了這么多年也沒見他下場,而且你看他的模樣,與二哥和硯堂也不過只有四、五分的相似。不是有種說法,誰養的孩子像誰,說不定這幾分相似都是因為從小養在二嫂屋里的緣故。難怪硯堂寧愿多出銀子也要把二嫂的陪嫁換回來。”說到這時,他低聲地叮囑妻子,“這話你我之間說說就算了,千萬不能說出去!以庶充嫡,冒養良家子,隨便哪一條都夠二哥喝一壺的了。到時候宋家的名聲壞了,我們也會跟著倒霉的。”
宋四太太不悅地道:“這點道理我還不懂?你放心好了,我誰也不會說的。”
宋同春聽了沉吟道:“既然如此,你就跟你娘家的嫂嫂們說一聲,蔣琰出閣的時候,大家都去隨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