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若”字輩的小丫鬟中,她是最機(jī)敏的一個。
竇昭招她到身邊,低聲吩咐她:“你不是和二爺屋里的大丫鬟棲霞有走動嗎?國公爺想把樨香院的釧兒撥到二爺屋里使喚,你給棲霞透個聲,看看棲霞有什么反應(yīng)。再就是想辦法和樨香院的丫鬟們搭上話。”
若朱的祖母姓崔,和祖母是沒出五服的堂姐妹。
她能跟著竇昭到真定,與她祖母有關(guān)。
若朱燦然地微笑,曲膝行禮退了下去。
宋墨這邊卻沒有什么進(jìn)展。
照他所得到的消息,神機(jī)營雖然個個出身不凡,山頭林立,可在都指揮使王旭的統(tǒng)領(lǐng)下,卻個個都像小老鼠似的,敢怒而不敢言,整個神機(jī)營只有王旭說話才算數(shù)。不僅如此,馬有明、姜儀和王旭的關(guān)系都非常的好,特別是姜儀,因?yàn)榫ㄎ哪?jīng)做過一段時間王旭的文書,王旭想提拔他,才放他出來做了名小旗。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
宋墨回到內(nèi)室的時候,看見竇昭坐在燈下翻著本厚厚的賬冊。
他從不把外面的糟心事帶回家里。
洗梳更衣之后,心情已變得愉悅起來。
他問竇昭:“在看什么呢?”
“看看家里這些的來來去去的都換了哪些丫鬟。”竇昭笑著給他斟了杯茶,問他,“你知道家里的仆婦里有誰服侍過你祖父嗎?”
宋墨一愣,想了想,道:“我還真沒有印象。”
竇昭嗔道:“你自己家的事你怎么都不清楚?”
宋墨歉意地道:“男子十五束發(fā)。母親覺得等我過了十五歲,就不太方便再這樣頻繁地跟著大舅跑了,因此她希望我在十五歲之前多了解一些定國公府的事,十五歲之后,再開始熟悉家中事務(wù)。這樣,就可以同時掌握兩府的人脈。”他說著,聲音低了下去,表情也顯得有些苦澀,“只是不曾想籌劃趕不上變化……”
所以宋墨還不如自己了解英國公府。
竇昭幾乎要倒仰。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蔣夫人對自己這個長子的期許。
竇昭道:“定國公府的人畢竟是定國公府的人,若是蔣家的那些表兄遇到大赦,能回到濠州,這些人怎么辦?有多少會留下來又有多少會回去?”
宋墨也考慮過這個問題。
施安就是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