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距離的拉進,兔子大小看不清,攆兔子的狗卻看的清楚。
這狗和家里看家的狗很是不一樣,比看家狗高,也比看家狗瘦,談曉蘭心里感嘆,果然腿長才是速度的保證。
兩只攆兔子的狗,其中一只的毛皮水光程亮,一看就知道被喂養的很好,這會它正圍著一個人在轉。
那人應該就是這只狗的主人,他沒像別人那樣把注意力放在兔子身上,而是彎下腰撫,摸著狗狗的脊背,應該是夸獎了幾句,最后又拍了拍它。
得到主人認可的狗狗又興奮了起來,先圍著主人轉了兩圈,然后又撒歡向外圍跑去。
它跑的方向,正是談家牛車的方向,它的主人也直起了身,談曉蘭就發現,那人長的還挺帥氣。
這個時候七歲的談興健說話了,“攆兔子的還有宴家那個不愿意再讀書的三哥呢!”
聽小弟這么一提醒,談曉蘭才想起來,那位帥氣的狗主人,不就是自己村里的宴澤川么!
這下何氏更是找到了典型的反面教材:“他曾經可是你們這一輩里最有希望考中秀才的,就是認識了那些流逛,現在書也不讀了,每天就是各處躥著玩!也不知道他父母怎么想的,不說好好管管,就這么嬌慣著……”
談曉蘭在心里為那位反面教材惋惜了三秒鐘,哪怕是現代,不讀書也限制了以后人生的高度,更何況這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不讀書就完全把他定死在了社會底層。
不過談曉蘭的惋惜最多也就三秒,她自己從富裕又自由的現代穿越過來,都沒有時間惋惜一下自己,平時除了一心養好身體,其他想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樣讓自己和家人過的更好。
現在能為一個幾乎可以說是陌生的人惋惜三秒鐘,談曉蘭都快要被自己的善良給感動了。
……
從李家村回來,家里的男孩子們明顯的都成熟了很多,不過談曉蘭覺得,他們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
比如說,以后都是要參加科舉的人,怎么能不好好鍛煉身體呢。
于是在晚飯后,談曉蘭就提出了把家里打水的事,交給兩個讀書的弟弟來干。
只是讓她沒想到的是,
去李家村雖然來回都坐的牛車,可大病初愈的身體,還是讓談曉蘭休養了兩天才把精神重新養回來。
明天就到了開集的日子,何氏要去買小雞,談曉蘭就和祖母商量,想去外婆家里住幾天。
外婆家就在鎮上,談曉蘭小時候是在外婆家里長大的,她沒出滿月就喪母,沒奶吃的孩子不好養活,外婆忍著喪女之痛把她接回家,由還在奶孩子的大舅娘喂養。
談曉蘭這次生病,也把外婆和大舅娘嚇的不輕,在她昏迷的那幾天,外婆和舅娘也都一直守著,直到談曉蘭清醒過來,確定沒了生命危險,她們才回家。
后來養病的這一個多月,外婆和舅娘也是隔三差五的就來一趟。
現在談曉蘭身體好了,就不能再讓他們擔心了。
去外婆家,蕭氏自然是不反對的,只是交待她:“讓你母親把你送到親家那里。”
三里村的名字,就是因為距離上洋鎮需要三里地而來,平時官道上也都是人來人往的,更何況趕集的日子,路上的人就更多了,只要不走夜路,其實安全的很。
祖母這樣交待也是出于關心,談曉蘭也不犟著,直接應了。
第二日一早,談曉蘭和去鎮上上學的談興強他們一起吃了早飯,到了村口,何氏卻讓談興強他倆先走,她要帶著談曉蘭等其他村里趕集的牛車。
三里村距離上洋鎮太近,去鎮上大家都是走著去,所以村里也沒有專門拉人的牛車。
談曉蘭原本還想著和弟弟們一起走到鎮上,畢竟以前去鎮上,她也是走著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