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院子的大家都喝上?!?/p>
救濟院?
馬典吏忙道:“大家最近喊習(xí)慣了,
就是前縣令留下來的精舍,因住了不少需要濟恤的百姓,所以大家叫了救濟院?!?/p>
原來是這樣,
紀楚倒是有些贊同:“不錯,這個名字好,要不然找人刻個匾額,到時候就掛上去。”
這一掛,那當(dāng)年的精舍,就會徹底成為救濟之地。
其實各縣都應(yīng)該有這樣的地方。
無父無母的孤兒,又或者子女俱不在的孤寡老人,又或者身有殘疾,無法糊口的百姓,就有地方安置了。
不說吃得多好,住的多好,至少不會餓死。
傅書吏立刻應(yīng)下,他道:“那好,距離臘八還有七日,正好在那日掛上。”
說著,那邊馬典吏跟成捕頭,一個幫忙牽馬,一個幫忙提著東西。
那一大包東西,自然就是棉衣棉被了。
前日子,安丘縣的通拜村要修跟沾橋縣這邊的路,所以來打過招呼,那時候就提起棉花的事。
說是明年安丘縣各家都會多種三分地的棉花,估計沾橋縣也要種。
既然要種,肯定要讓大家知道棉的好處。
衙門眾人看了又看,同樣去風(fēng)地里試試。
而且現(xiàn)在下著大雪,更能顯示出保暖。
至于說什么只有底層人才穿,大家根本不在意啊。
這種傳言,只會傷害到自持身份的人。
紀楚見大家接受良好,更加放心。
但沾橋縣衙門知道了,下面百姓們也要知道才是。
想來想去,接下來的臘八施粥,是最好的選擇。
那救濟院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住了一兩百戶,各個村的人都有。
先把棉衣拿過去同他們解釋,等他們回村之后,自然會跟村里人講,如此再方便不過。
畢竟沾橋縣比安丘縣多了十幾個村鎮(zhèn),如今大雪封路,不好再往下走。
事情定下后,紀楚冒雪拿來的棉衣棉被,先在衙門眾人手里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