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衙門這份也不能少,只是從銀錢換作糧食布匹送到張文勝家中。
如此殊榮,更是讓縣里讀書人羨慕不已。
看看人家。
再看看自己。
沒能去府試的,甚至被拉來田間做事。
要是自己能考上就好了?。?/p>
那樣光宗耀祖,被紀大人賞識的,就是他們了。
不用多說,今年年底的入學考試名額競爭,只會更激烈。
剩下四個學生回來,紀楚則給他們放了幾日假,又專門看了他們文章,算是給他們鼓勵。
一次落榜而已,明年再來就是,萬不能氣餒。
等宋教諭冷靜下來,再次來衙門拜謝。
去年他有多沮喪,今年就有多高興。
以前只想著縣里大戶們學習條件好,請的老師好。
所以覺得他們的子弟們多半更容易考上。
事實上并非如此。
那貧家子弟明顯更多,而且更吃苦。
讀書這事,本就要吃苦的。
在紀楚看來也是如此。
吹精英教育的方式可以,但吹精英的后代就不必了。
什么貴族端莊優雅,什么有錢人性格更好。
都是什么胡話。
在這時代說句大逆不道的。
若精英的后代一定是精英,最好的教育一定能帶來更好的人才。
那掌管天下的皇家子弟們,一定最有出息吧。
那世家大族必然代代相傳,永遠不會消失吧。
但該亡國的還是亡國了,該衣冠南渡的還是南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