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懷玉睜大了眼睛:“二十萬?說來就來嗎?他北方這么多地方不要駐守?上次入中原,四十余萬步騎,也是損失過半,這兩三年的時間就能恢復?你怕是太高估了拓跋珪的實力吧。寄奴哥,你說是不是?!”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坐在樹上,面帶微笑的劉裕,劉裕擺了擺手:“你們繼續討論,大家有什么話都可以說,就當是軍議好了。”
孟懷玉哈哈一笑:“看到沒,寄奴哥也同意我的看法了。魏軍要是真有實力,也不會讓秦軍渡河成功,在蒲坂一帶扎營立足了,現在秦軍立足已穩,進可攻擊絳郡,霍邑,然后出霍州峽谷攻打太原,退可占據晉西南,得到關中和中原兩個方向的支援,可謂不敗之地啦。”
王鎮惡搖了搖頭:“可是你沒有發現么,現在秦軍的補給,都要從黃河對岸的關中來提供,如果魏軍困住了秦軍過河的這先頭四萬五千大軍,然后阻斷黃河上的供應,秦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孟懷玉的臉色一變:“這怎么可能?魏軍的戰馬,在平地確實可以來回沖殺,秦軍未必是對手,但黃河上怎么跑馬?鎮惡,這是軍議,得說點靠譜的,不能嘴一張什么都來啊。”
王鎮惡平靜地說道:“我這就是兵法上的實際操作,要知道,黃河之水,自河套那里拐彎,向南流,自北而南隔開關中與并州,而且水流湍急,難以象我們京口蒜山渡口這里架渡船或者是浮橋通航,能架浮橋之處不過兩地,一個是在西南角,潼關對面的蒲坂方向,這正是姚平先頭部隊渡河之處,而另一處,則是晉中平原的龍門那里。如果姚平離開了蒲坂,按你說的,向太原方向進發,那魏軍可以切斷他們和蒲坂方向的聯系,把秦軍困在河邊,到了這步,秦軍就危險了!”
孟龍符眉頭一皺:“那還有姚興的大軍呢,他可以沿河與姚平并進,就算魏軍在東岸圍困秦軍先頭大軍,他也可以隨時過河補給,別的不說,兩邊加起來十余萬精兵,在河上架橋總行的吧。比如這里,柴壁,這里就可以扎營固守,對面也可以隨時援助。”
檀道濟笑了起來,手里持著根木棍,一指那柴壁方向的黃河:“剛才鎮惡不是說了么,黃河在這段水流湍急,可以做文章。如果魏軍控制了河套那邊的上游,可以順流以火船或者是尖木樁編成的排閥順河而下,莫說是浮橋,就算是木質的大橋,也會給這樣沖垮了!”
他說著,木棍一揮,把柴壁這里架著的一道浮橋,一舉打翻。
王仲德咬了咬牙:“那這么說,秦軍就沒有機會了嗎?他們十萬關中大軍就不能也過河,撲向并州?”
檀道濟搖了搖頭:“不行,因為河套現在在魏軍手上,姚興之所以這回這么著急,就在于河套對于秦魏兩國太過于重要了,一旦控制河套,就可以進入嶺北,繼而從北方威脅關中,無論是已經叛離的赫連勃勃,還是魏軍,都會趁關中空虛,從這個方向長驅直入,所以,關中留出十萬以上的兵力,防范北方的外敵,是必須的,姚興的十萬大軍,最多只能聲援,絕不可能投入河東戰場。”
北府終免手足殘
孟龍符嘆了口氣:“這么說來,這仗就不應該打了?”
王鎮惡笑了起來:“打是可以打,不過不是這樣打,如果秦軍真的想出兵攻魏,就應該聯合南北二燕,再調動中原的部隊,從這三個方向同時出動,甚至可以聯合漠北新崛起的柔然,出大漠威脅陰山汗廷。只有讓北魏四處分兵,而秦軍以迅速的行動,攻取整個晉南平原,封鎖太行山口,才有勝機。現在困守柴壁,戰機已失,能退回一部分兵馬,就算是勝利了,寄奴哥,你說,我的分析對嗎?”
劉裕笑著點了點頭:“你的想法,和戰局發展,完全一樣!”
檀道濟的眉頭深鎖:“真的是在柴壁圍困住了秦軍嗎?魏軍如何做到的?”
劉裕說道:“魏國面對秦軍的突然攻擊,一邊先是放棄晉西南的各州郡,集中兵力節節抵抗,但不據守大城,他們是作出一副失敗撤軍的模樣,姚平為人輕功冒進,就追了上去,但因為缺乏騎兵,行動緩慢,所以在霍州峽谷一帶,被魏軍并州部隊據險防守,再也不能前進。”
“十天之后,魏國在大漠動員的騎兵十二萬,開始大量地從雁門,馬邑方向進入并州,而他們在河套一帶大布疑兵,派游騎四處,姚興不知道哪路是魏軍主力,所以他的關中十萬大軍不敢渡河,只是駐在龍門一帶據河堅守,等到發現魏軍主力撲向姚平時,已經來不及了,姚平在霍州一帶被魏軍擊敗,一路退向了你們指的柴壁營地,想要固守待援。”
王鎮惡嘆道:“這是死地啊,現在黃河正是水流湍急之時,即使勉強架起了浮橋,只要上游放船順流而下,就可以將浮橋沖斷,姚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留下部分部隊拼死抵抗,掩護主力向蒲坂方向撤離,在野外把幾萬大軍困守營地,不用幾天就是糧盡矢絕,加上背水而戰,豈有不敗之理?”
劉裕點了點頭:“是的,正如你分析的這樣,十余萬魏軍圍著四萬多秦軍,也不強攻,就是日夜擂鼓,或者是以疑兵輪流騷擾,幾天之后,秦軍就糧食吃完,弓箭用盡,姚興最后下姚平向著南方蒲坂方向強行突圍,他的十萬人馬,集中在黃河一線擂鼓吶喊,聲震天地,以為聲援,可是畢竟姚平實力不足,幾次沖擊,無法成功,最后姚平自己投河而死,手下將佐多半也跟著跳河,可就是這樣,也給魏軍坐小船和羊皮閥子,把落水的秦軍將士撈起了大半。狄伯支,唐小方等四十多名中高級將校,都成了俘虜。”
孟龍符長嘆一聲:“這四萬五千秦軍,可是秦國的精銳,姚平以下,狄伯支和唐小方也是秦國名將了,想不到居然是片甲不還,經此一戰,魏國應該是徹底地控制并州,甚至也有西入關中或者南下取中原的實力了吧。”
劉裕搖了搖頭:“拓跋珪很冷靜,沒有因勝而驕狂,取勝之后,他主動向秦國示好,還放歸了唐小方,讓他帶信,愿意和秦國重新和解,因為對魏國來說,北方的柔然剛剛崛起,成為大患,而東邊的南北二燕,也是實力強大,隨時都可能反攻河北。后秦雖敗,但畢竟是西方大國,如果徹底翻臉死戰,那會是戰事經年累月,四面受敵,絕非明智之舉,他反正已經取得了河套,與后秦又共同有嶺北的赫連勃勃這個死敵,所以,趁勝而和,是最正確的選擇。各位,你們以后如果成為將帥,一定要在軍事之外,多考慮政治方面的事。”
所有人都起身向劉裕行了個軍禮:“多謝寄奴哥的指點,我等銘記于心。”
孟龍符勾了勾嘴角:“寄奴哥,你說,你說阿壽哥他們怎么樣了?終叔是真的要向他們下死手嗎?我們北府軍,怎么,怎么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劉裕嘆了口氣:“不知道是誰人在淮北一帶散布的謠言,說是終叔率兵在渡口逼死的大帥,而終叔又突然遭遇了兩次刺殺,刺客在失手自盡時都說是為了大帥和阿壽報仇,兩邊的誤會,越結越深。以至于終叔最后是提兵主動討伐阿壽他們了。也不知道現在的戰況如何。”
劉穆之的聲音從人群外響起:“不幸中的萬幸,阿壽,劉軌,雅之,還有司馬休之他們,逃向了南燕。而彭城一帶的北府舊將,袁虔之,高長慶,郭恭等人,則是沒來得及跟阿壽他們會合,又給斷了去南燕的去路,最后無奈只能向后秦方向逃亡,但總算是保得一命。孫將軍攻下了山陽,掃平淮北,現在已經班師回京了。”
眾人一陣議論之聲,劉裕勾了勾嘴角,說道:“好了,今天就講武到這里吧,大家各回各家,別忘了練武看兵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