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軍伍,登名造冊,解散重編。
原偽朝的文臣百僚,韓火寓在察閱秘書省文檔后,向謝瀾安呈上一份詳盡的官吏家世名冊。他勾出覺得有用的人才,建議陛下留用,畢竟這些人對北方州郡的政情更為得心應手。
謝瀾安應允。
這樣的手段對改朝換代的過渡來說,已經十分懷柔了。洛陽百姓在大軍破城后提心吊膽了好些日子,
卻發現新帝并未大肆清洗,也無殘暴行徑,
反而清獄訟,
問冤案,
恤孤寡,
發仁令,
不由得喜出望外,都說這是一支仁義之師。
那些家中養著妙齡閨閣女的人家,更不用擔心新帝登基后強行采選民女,弄得骨肉分離。
原來女子為帝,
竟有這許多好處。到了四月初二神澤帝的芳辰,城衢坊市太平祥和,洛陽兒女放心出游,有不少漢家遺老自發地到寺廟為神澤帝供奉香花。
過完二十五歲生辰的謝瀾安下旨,遷都洛陽。
留守在金陵皇城的大小臣官、宗親近屬、禁軍司隸等等,舉家北遷,陸續又用了幾個月時間。
禮部班底是最先進駐洛陽宮的。
這是洛陽王的命令,天下大定,謝逸夏對瀾安的登極大典格外重視,瀾安在金陵登基時太倉促,這回一定要補回來。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如此方能展現出大國風范,新帝風采。
不過謝瀾安對那些復雜的大典流程、穿什么禮袍、梳什么發式,著實熱衷不起來,每次禮部來請示,她都是處理完政務后才抽空過目幾眼。
對遞呈上來的龍袍繡紋和帝冕圖紙,女帝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是,都行。
陛下威嚴起來可令三軍屏息,隨性起來也是真隨性,天知道這個“都行”要如何選啊。
禮部侍郎們一個個快愁禿了頭。
有明白人給禮部指路:“不妨向那位‘皇夫’求個主意。”
禮部尚書一拍腦門,怎么竟忘了那人,連忙找到胤奚請教。
胤奚還未正式冊封,但他日伴天子左右,人人都清楚內定的皇夫肯定是這位平定河西的胤將軍莫屬了。
胤奚很配合,卸下鎧衣穿春衫的人,芝蘭玉樹,溫文爾雅,“你將龍袍交給我,我帶回寢宮,待陛下一日事畢后請她試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