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造成一種假象,就是那些大貴族、大富商只是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是為了宋國。
也使得朝中分裂。
在當時不少有識之士就站出來反對。
這兩派相爭,他從中得利。
當時公子偃的確將國家的財政,都拿出去跟齊國拼,反正那些東西也不是控制在他手里的,他自己的財力,可是一點也沒有動,并且還趁機偷偷吸取國家財政,壯大自己的實力。
而軍政可是需要要財政支持的,這財政都拿去跟齊國火拼,他就趁機借此滲透軍政,以軍費不足的原因,撤換了一批將領,又暗中拉攏了一批將領,從而控制住國家軍隊。
這鄒忌真是玩了一輩子的鷹,今兒卻被鷹啄了眼。
他以為他是棋手,卻沒有想到他只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對方才也不過三十歲,這真是奇恥大辱啊!
挫敗感勝于之前那場失敗。
之前那是大國之間的較量,勝敗乃兵家常事,如今就純粹被智商壓制。
田嬰道:“如今公子偃在國內大開殺戒,這引起許多貴族的不滿,不少人暗中傳信給我們,表示愿意迎回戴剔成。”
這真是唯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相比起公子偃而言,戴剔成簡直就是一個完美國君,畢竟戴剔成不會這么sharen啊!
宋國國內很多貴族,為求自保,就希望迎回戴剔成,重新回到齊國的懷抱。
怎么也比現在要好。
如今那些人可真是朝不保夕。
齊威王看向鄒忌道:“相邦對此怎么看?”
鄒忌非常堅決地說道:“此人不能留啊!”
齊威王點點頭。
這個時候,是鏟除公子偃的最佳機會,畢竟公子偃一下拔掉那么多貴族,國內必然是亂成一團,再加上宋國國內還很有著許多親齊派,可里應外合。
如果等到公子偃整合完國內勢力,那想要再除掉公子偃,可能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代價。
正當這時,一人入得殿內,“啟稟大王,方才田大夫傳來一封急函。”
說著,便將一份密函呈上。
齊威王看罷,又看向鄒忌,道:“秦國和三晉都表示只要宋國倒向楚國,他們必將對宋國出兵,但同時如果宋國繼續保持中立,那么他們也將確保不準任何國家入侵宋國。”
田嬰眉頭一皺,道:“看來公子偃事先已經征得秦國的支持。”
這話擺明就是偏向公子偃。
你不中立,那我們都揍你,但如果你中立,我們都保護你。
這顯然更有利于公子偃。
當然,這都是秦國在背后推動的,但是魏國、韓國、趙國都不愿意見到齊國吞并宋國,更不想發動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