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沒有懸念的。
趙雍出征之前,那是信心滿滿,因為他在曾在齊國吊打齊軍,他敢以三萬兵馬出征,就是他認為他的騎兵是高機動性,這賦予他無限的可能。
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縱使打不過,他也能跑啊!
但是他也見識過姜季武的治軍手段,這剛剛接觸的時候,他還是很小心謹慎,但這姜還是老的辣。
昭陽并沒有將趙軍最新的技戰術告訴將士們,他們還是采取傳統步車戰術應對。
結果當然是打不贏。
趙雍畢竟年輕氣盛,他一看這大周軍隊,雖然戰斗力確實比齊軍要高,但技戰術還是不如自己。
他就尋思著趁著昭陽沒有找到對策之前,就一舉擊潰大周主力,直接拿下上黨。
一旦趙國奪取上黨,那就等于一把劍懸在洛邑的頭上,隨時可以落下,而且可以進軍河西,與秦軍聯合。
然后然后他在上黨就被大周騎軍教做人了。
姜季武率領五千騎軍,憑借超高的機動性,從太行山小路,迂回到趙軍的后方。
縱使趙雍是一代軍事天才,但他也無法彌補馬鐙和馬蹄鐵的差距。
別說打,就連跑都跑不贏。
那姜季武別得不管,就盯著他趙雍。
因為姬定曾再三強調,此戰的關鍵,不在于能否打贏,因為贏肯定會贏的,但光贏下此戰,對于全局戰略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這不會對趙國造成太大的傷害。
關鍵是在于能否活捉趙雍。
因為趙雍自出道以來,就沒有輸過,趙肅侯都已經在為兒子讓路,對于趙人而言,他就是趙國的未來,一旦捉住趙雍,將會給趙國帶去難以承受的打擊。
偏愛身先士卒的趙雍,被老奸巨猾得昭陽和年輕氣盛的姜季武前后夾擊,團團圍住,那趙國騎兵更是被大周騎兵在戰場上溜著玩。
趙雍看到對方的騎兵,這才是他夢想中的騎兵,興奮之余,又陷入絕望之中。
對方裝備和技戰術都比他先進。
而西線戰場,還是重復著巴蜀的故事,都布、孟殤的龜縮戰略,令公子疾是無計可施。
主要還是對方的弓弩遠勝于秦國的弓弩。
攻堅之戰,射程的差距是非常致命的。
當然,秦國方面也沒有舉國之力來打,那狡猾的嬴駟,深知秦國恢復,不能再大動干戈,故此他內部還是在搞休養生息,安撫民心,公子疾只是渴望牽制大周部分主力,為齊國、趙國爭取機會。
而并非是真想跟大周決一死戰。
但是趙國和齊國的潰敗,還是給秦國帶去那么一絲絲絕望。
這一戰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