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秦國和齊國剛剛聯手扼制趙國的擴張,他們兩家關系若變得很好,自然是不利于趙國的發展。
張儀瞄了一眼大戊午,又道:“如今韓國、魏國、燕國皆以答應,就差貴國了。”
大戊午道:“是嗎?”
張儀點點頭。
大戊午思索半響,道:“若是他們都答應的話,那我趙國當然也愿意。”
張儀笑道:“那就這么說定了。”
大戊午點了點頭。
殊不知大戊午的心思,張儀是了如指掌,他之前答應與齊國介入北方戰事,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借此告訴趙國,如果秦國與齊國聯手的話,趙國是肯定沒有好日子過,然后借此游說趙國跟他們秦國一塊稱王。
而最終目的就是要離間中原各諸侯的關系。
齊國召開此次會議,野心昭然若揭,這令秦國當然感到有些不安,如果三晉倒向齊國,那對秦國相當不利的。
齊國的目的是要整合中原勢力,而秦國的目的就是要破壞齊國的整合計劃。
對于秦國而言,其實無所謂跟誰交好,跟誰交惡,最重要得是,你們幾個不能團結一起,將我給排擠在外。
雖然秦國有意與齊國結為抗楚同盟,但如果齊國要整合中原勢力,那么秦國也絕不會答應的。
至于趙國與楚國勾搭,暫時來說,張儀還是能夠允許的,如今要對付的是齊國,趙國倒向楚國,齊國的算盤就要落空。
另外,張儀認為楚國也會堅決反對他們稱王的。
畢竟齊國稱王,楚國都非常不爽,更何況是燕國、韓國這樣的國家。
那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總之,諸侯國之間,越多矛盾,對秦國就越有利。
第二日,姬定便出得門去,會見那位故人。
而這位故人倒也不是別人,正是鄭公主姬舒。
姬舒沒有在第一時間召見姬定,還真不是為了避嫌,而是因為生氣,這姬定失蹤大半年,連封信不都來,弄得她差點都決定退位讓賢。
雖然姬定及時出現,挽救了一切,但她心中的委屈也隨之都涌了上來,她認為姬定應該主動上門道歉和安慰她。
哪知姬定好似忘記了她,完全沒有見她的意思。
最終還是如以前一樣,姬舒先低頭了。
不過姬舒并沒有在大殿上接見姬定,畢竟她又不是召見楚相,而是以姬舒的身份相邀,故此選擇在自己的書房接見姬定。
其實她也不太習慣在大殿上與姬定交談。
這二人一見面,頓時都有一種世上千年的感覺。
其原因就是二人年紀都非常小。
姬定長高不少,已經完成了一個雛鳥到成鳥的蛻變。
而姬舒在少女時期,就擁有著御姐的氣質,如今更比以往美艷動人,尤其此時那眉宇間還透著一抹少婦才有的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