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他不假思索地把人攬進了自己的懷里。
秋泓低低一笑,雙手繞去沈惇的后腰,為他解開了衣帶。
此后秋泓整整告了七天的假,嚇得小皇帝祝微以為他得了什么重病,竟又要出宮上秋府來探望。
好在第八天日講時,秋泓看著氣色尚佳,除了不耐久站外,與從前沒什么異樣,這才打消了祝微的憂慮。
他捧著暖手爐來到秋泓面前,滿臉忡忡道:“先生,這兩日倒春寒,朝中大臣多騎馬上衙,您可千萬別著涼了。”
秋泓接過暖爐,就要跪下謝恩,祝微趕忙托住他的手肘:“之前先生所上的關于為建中大捷請賞的奏疏,昨日沈先生已經回過了,朕也允了,先生今日便可著令禮部去辦。”
秋泓一怔,竟真被祝微一雙小手給托住,忘記繼續往下跪了。
“陛下允了?”他詫異道。
“沈先生說,陸帥在邊關多年,勞苦功高,這回小陸將軍又俘虜了那文齊和那文祿兩個跖部王子,更應入京受賞,朕聽完,覺得很有道理。”祝微認真地說。
秋泓笑了,心下難得欣慰。
這小皇帝讀書粗糙,常常西瓜芝麻一起丟,平日里又愛玩,總是在日講上走神,開蒙的書目都得讀上一年半載才能聽明白,更別說治國的大道理了。
他最大的優點就是聽秋泓的話,正如他爹聽沈惇的話一般,凡是秋泓所要求的主張,祝微從不反駁,若非中間還有個沈惇擋著,這個朝廷,馬上就要成為秋泓的一言堂了。
只是這回令人沒想到的是,不僅沈惇順了秋泓的意,祝微居然也擺出了幾分體察民意的模樣來,他一板一眼地說:“朕是一國之君,自然不能寒了邊關將士們的心,之前朕去塘州視察軍務,已看過不少燕寧風土人情,若在那等苦寒的地方,將士們吃不飽穿不暖,又能如何為我大昇守邊關呢?”
秋泓笑彎了眼睛,他俯身拱手拜道:“陛下圣明。”
祝微抿了抿嘴,悄悄地,長舒了一口氣。
——這段話,是昨夜太監王誠親口教給他的。
“如何才能讓秋先生高興些呢?”昨晚睡前,祝微坐在床上,等待小太監為他端來洗腳水。
王吉隨侍在側,微笑著回答:“秋先生心系家國,從前讓皇爺讀的那些書里,就寫著能讓秋先生高興的事。”
祝微聽完,癟著嘴,嘟嘟囔囔道:“可朕才不想當個明君,朕就想每日躺在床上,睡到日上三竿,然后……”
然后再找幾個清秀俊美的小太監,一起投壺、打馬球。
這樣的日子無聊又漫長,但對于祝微這個沒有半分做圣明君主天賦的小皇帝來說,這樣的日子已經很好了。
在伺候他的大多數人來看,祝微可謂是寬仁御下,尤其是前些年還在南邊時,他從沒有什么壞脾氣,也從不打罵奴婢,甚至有時還會拉著和自己年歲相仿的小太監一起游樂。
雖說在登上帝位后,不知他是不是體會出了做人上人的快樂,平日里多了不少驕縱任性的壞毛病,但他仍舊很聽寧太后和秋先生的話,在眾大臣前,也樂得表現出兼聽則明、兼濟天下的模樣來。
這就夠了,對于太寧城內外的宮人、大臣以及天底下的百姓來說,這就夠了,起碼,祝微不是個昏庸無度的暴君。
但祝微自己心里卻清楚,秋泓對他的期望,可不止如此。
“先帝率群臣還于舊都至今也不過六年,大昇上下百廢待興,秋先生為一國次相,所思所想,無不與江山社稷、百姓民生有關。”王吉循循善誘道,“秋先生不辭辛勞,日日為皇爺傳道解惑,就是希望皇爺能如那史書中所講的盛世明君一般,成為人人稱頌的賢主。”
祝微晃蕩著雙腿,往后一仰,躺在了床上。
王吉繼續道:“大昇的天下很大,國土也很寬廣,而國土之上的黎民蒼生都是皇爺您的子民,在您所治之下,或許百年、千年、萬年之后,這里仍是中州百姓的沃土,皇爺,到那時,您就是青史留名的圣君。”
祝微聽得昏昏欲睡,他翻了個身,含糊不清地說道:“不需要我,幾百年后,這里也會是一片沃土的。”
王吉沒有聽清祝微的話,他還想再說什么,只是這時,前來端洗腳水的王誠走到了榻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