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8,n24,這兩個相輔相成,是繼續前進下去的方向,可以得到一種鈍化高能材料,可做炸藥,威力應該是是普通tnt的十來倍,基底n18也自有奇妙作用。
一不留神,好像搞出來個危險東西?一閃而過的雜念迅速被沉浸狀態的吳桐忽略,這種物質并不是只有一種用法。
另一種就是吳桐搞出來它的初衷,可以用來制作固體火箭、導彈燃料。
氮并不活潑,全氮化合物在定向保存條件下,它的性能比較穩定,并且使用較少量都能產生巨大威力,這就代表這種新物資做燃料,比沖高、體積輕,制備工藝成熟后代價不會貴,性價比很高
優點排排算,是她需要的兼具固體和液體燃料的優點,規避了常規固體燃料的缺點,用來做幫助火箭上天再合適不過了。
該怎么去制備應用呢?
過濾?沉淀?氣相沉積?
吳桐突然想到了上次共鍵效應推演的感悟。
多氧還原,是不是可以通過還原的方式達到制備呢?
似乎戳中了某個核心,也似乎是異曲同工之妙。火花在吳桐的腦海里燎原之勢鋪陳開來,吳桐一瞬間福至心靈,思維徹底延展開來。
silica氧化硅,一氧化硅(sio),二氧化硅(sio2)
一個個化學式羅列出來,絕對方向判定,最優選擇是sio6,六氧化硅。
經過特殊共鍵效應組合成六邊形特殊分子,叫多邊氧化硅更合適。
數據在吳桐手下化作推導模型,一個個判斷數據填充,吳桐確定了,六氧化硅最符合目前制備全氮化合物的需求。
如何制備使用這個特殊氧化硅讓它達到預想分離效果呢?問題拋出,目前已知的材料在吳桐腦海中風暴式席卷而過,
最終,在目前所具備的材料制備方法中,吳桐確定了制備方向,在草稿紙上又書寫了一連串的分子式,畫出了判定材料的原子式。
雜化連接的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晶格結,典型的六邊形結構,很有蜂巢架構美學。
graphene-(ch)n--oh-oh--hooc-ho
未來革命性新型材料,石墨烯,又是一目前物化學界相當火熱的前沿課題。以氣相沉積工藝,將特殊的六邊氧化硅與石墨烯薄膜結合,形成特殊的過濾膜。
她還需要打造一種特殊設備,設備要有氮氣輸氣管道,過濾裝置,要有真空泵,制備全程需要壓力差,需要凈度十萬之上的密封車間,不可見光
一個個制備條件,被吳桐推演確定下來,制備工藝標準逐步成形。
搞定制備的基礎設施,吳桐又開始推導起制備工藝,材料上的制備工藝,按著她設想需要用到的種類,從大類到細分,一項項,逐步判定,吳桐把篩法用到極致,反復的篩選推演演算,數學模型輔助推導特殊條件下,達成相應結果需要的定向數據
各項能力互為結合之下,吳桐篩選出來了制備工藝需要的步驟參數。
加壓,加壓參數,真空的壓力差、特定的電流電壓,與六邊氧化硅通電特殊效應,在這種特殊效應下,氣體到固態的合成
一步一步,劃時代的新型高能分子材料鏈在吳桐的筆端呈現。
最后的工序落定,吳桐逐漸脫離心無旁騖的深度研究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