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會說的,我辦事,你們放心啦。
”李承澤很有些生氣爹娘不信他口風緊呢。
“爹,”過得一會兒,他又爬出去半截,揪住父親衣角,“縣令大人真的很好嗎?”李掌柜沒急著回答,反問道:“你可知咱家藥鋪門前的青石板路,是誰出錢修的?”“里正爺爺修的。
當時修路就是里正爺爺領了人在家門口修的,修了一冬呢。
”李承澤信心滿滿的回答。
“是里正帶人修的,但錢是宋大人募的!”李掌柜的鞭梢在空中畫了個圈,“鳳陽城小,但也人來人往。
城中原來那路不是老積水,宋縣令才來兩月,就去募了錢來修路。
他說石板路不易積水,修路惠及子孫后代。
”頓了頓又補充,“連咱家屋檐下那排接雨水的陶甕,都是他讓衙役送的。
你平日里發現沒,路邊商鋪的陶甕全是一個形制。
”黃氏輕撫兒子發頂:“娘去臨州那事,原也怨不得他。
那會子除了娘,誰還能去?”話說到這兒,李承澤明白啦。
爹娘對這宋縣令很有好感哩。
夕陽西沉,驢車慢悠悠地晃在回家的山路上。
李承澤趴在車沿,望著遠處漸漸亮起的萬家燈火,小腦袋里思緒翻飛。
“爹,”他突然仰起臉,“那宋縣令……是不是也像咱家一樣,晚上回家吃飯呀?”李掌柜一愣,隨即哈哈大笑:“傻小子,縣令大人吃飯你都操心上了!”哎,傻蛋。
你兒子是在教你巴結縣令的法子哩。
黃氏輕嘆一聲:“聽說他夫人早逝,府里就剩個老管家照料,怕是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
”李承澤眨眨眼,又眨眨眼。
“那……”他歪著腦袋,突然靈機一動,說些孩子話“咱家下次燉雞湯,給他送一碗?”李掌柜和李黃氏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笑了。
“傻小子。
”李掌柜揉了揉兒子的腦袋,“行,等過兩日燉了湯,咱們爺倆親自送去縣衙。
”看爹娘那嘲笑的表情,李承澤心里翻白眼。
他倆哪里懂他的良苦用心,這么好的官兒,肯定是要拉拉關系的呀。
現下這給縣太爺送吃食又不是啥丟份兒的事兒,那好官都有群眾自發送菜呢。
暮色漸濃,驢車的影子被拉得老長。
遠處,鳳陽城的輪廓在晚霞中若隱若現,炊煙裊裊,寧靜祥和。
李承澤靠在母親懷里,望著天邊最后一抹余暉,心想——這世道,好官難得,但幸好,還有人記得他們的好。